□宁波市奉化区溪口镇中心小学 胡彩云 江旭芳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教师的成长不能等待,只有促进教师实现自我发展,让教师站在正中央,学生才能站在正中央。
宁波市奉化区溪口镇中心小学教师年龄结构整体偏大,缺乏学习动力与专业引领,教研活动中少数人“独唱”、多数人当“看客”的情况屡见不鲜。
但最近两年,学校秉承“中正乐善”的办学理念,将校本研修对象集体化、时间常态化、环节可操作化、规划系统化,找到生态课堂的撬动支点。
在刚刚举行的奉化区校本研修主题培训会上,二年级语文教师毛徐美十几年来第一次站上研修培训的讲台。面对100多名前来参训的教师,虽然表情略带生涩,语言不离讲稿,甚至不敢正视台下的听众,但她能够做到从容、大方、得体。
校长李秀蕾在会后感慨:“毛老师放下包袱,站上讲台,已经是很大的进步。整个二年级组承担区级的研修展示活动,更是一次质的飞跃。”
毛徐美是兢兢业业但默默无闻,总是站在一边给别人鼓掌的农村教师典型代表,但这一次她不再怯场。作为组长,她带领整个二年级语文组教师,包括2名临近退休的教师,勇敢地站到前台,上课评课,人人有任务,人人会展示,变得敢于挑战自我,并“自带光芒”。
是什么让他们有这么大的改观?原因就是学校新的校本研修模式。
一、“3+N”平台,让他们走进生态教师圈
在奉化区教育局教研室“区域潜力教师赋能工程培训模式的研究”课题引领下,学校搭建“3+N”教师队伍建设平台,“搭梯子”“建模子”“育种子”,唤醒教师学习与研究的内驱力。
为培养骨干教师,学校搭建了“3+N”平台。“3”指的是“启航计划”“青蓝计划”“卓越计划”。“启航计划”提升1~3年新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青蓝计划”拓宽3~10年发展期教师的专业空间,“卓越计划”催化10年以上发展型教师的引领能力。
“N”指的是N项精准扶持计划,通过“线上线下”交织走、“读教研写”循环走,从三五人“小抱团”组织,到更大范围的公开研讨,甚至延伸至溪口镇片区4所联盟校,综合多种学习与研究路径协同发展,构建出互助共享的生态教师圈。
二、“一三五”集体备课,让他们走向生态好课堂
教研组通过不断研磨,改变集体备课流于形式、单打独斗的现状,形成“一三五”集体备课新范式。
他们围绕一个目标——系统勾连要素、明晰教学建议,从三个维度出发——整册梳理、定点要素和单元统整,落实五步流程——分人定点完成主备、小组研讨修改完善、大组分享形成样本、二次备课实践研讨、实践反思构建资源库。
集体备课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路径。实行“一三五”集体备课制后,教师不再单兵作战,而是借助团队力量纵深式推进,统整教学目标、活动设计、习题开发,知道自己下一步要做什么。
浙江省特级教师、宁波市奉化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宋煜阳这样评价:“常态化的任务驱动研修活动,让教师去做准备、去经历真实的教育教学研究,因此是高效的。我深切地感受到教师通过历练而带来的自信和成长。”
近3年来,这所乡镇学校被评为宁波市教科研先进单位,语文组获评宁波市先进教研组,语文“行远语团”被评为奉化区新锐教学团队第一名,40多个课题在省市区级评比中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