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伟
2023年5月,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部署今后一个阶段基础教育在课程教学改革方面的五大行动。
方案的出台在课改之路上向前迈进了一步,显示了基础教育改革的步履不停与演进路径。
回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教学目标强调“双基”的落实,即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与掌握;学校教学管理上追求精细化,课堂教学整体上以“教”为主,教学评价是以考试为基础的甄选式评价,对学科的育人功能、学生的过程体验相对忽视。
第一次演进出现在上世纪末,“世纪之问”让人们惊觉,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欠缺,教育改革进入到正式强调素质教育的“新课改”阶段,按历史顺序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八次课改。
此次课改,教学目标由原来的“双基”演进到“三维”,即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之外,再加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教学方式上,强调“学为中心”,旗帜鲜明地提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基本教学关系;在教学评价上,构建以素质为导向的发展性评价。全国各地大量涌现“生本课堂”“先学后教”等探索转变教学方式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模式。
第二次演进出现在2014年前后,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扑面而来,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要解决好人类知识无限扩展与人类学习能力无法满足的矛盾。
为让学生具备适应未来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提出“核心素养”概念,教学设计、学科实践、作业设计、考试命题、综合素质评价等重点研究领域也具有了核心素养导向。
在教学方式上,从“以学为中心”,演进到“教学评一致性”,产生了项目化学习、研学旅行、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等一系列全新载体,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真实环境中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前,基础教育进入综合改革和全面深化的攻坚期,我们将迎来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的第三次演进。不难发现,数字技术日新月异、教学理念持续迭代、考试改革道阻且长……在“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改革还会迎来更多的体系重组、制度革新,更多的顶层设计将与基层创新发生新的融合。
(作者系义乌市教育研修院院长、浙江省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