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市城南小学 翁水明
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同样算理的题,如果把数字变小,思维难度就会下降很多;如果再把数学语言生活化,学生理解起来会更加容易。
因此,我在教学生做题时,经常教他们造一面做题“镜子”。这面“镜子”就是数字的缩小版和数学语言的生活版。
学生照着“镜子”做题就不会出错,不仅可以省去烦琐的记忆,而且正确率很高。
比如遇到这样的题目: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 )×4=80 ( )÷6=600
我先引导学生造一面“镜子”。比如买一个蛋糕是4元,买3个同样的蛋糕一共要花12元。然后,列出一个乘法算式和一个除法算式。
4×3=12(元) 12÷3=4(元)
这两个算式就是学生做题时用的“镜子”,也就是标准例子。
照着它们,所有的乘除法计算填括号的题,都能迎刃而解。
再看原式( )×4=80,学生通过对应关系,找出原式中的( )与新式中的4对应,而原式中的4与新式中的3对应,原式的结果80与新式的结果12对应。
12÷3=4这个式子是将乘法运算转化成除法运算,学生可以想到,原题中的( )需要通过80÷4来求得。
如此,原题中的除法算式也可以这样找对应关系。( )里的数可以用600×6来求得。
有了这面“镜子”,学生看到这类题时,会觉得很熟悉,然后照着“镜子”做,正确率就提高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