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新闻评论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3年11月7日 星期

为教师松绑是社会责任


●给教师松绑,让教师做纯粹的教育者。这是教师的呼声,也是家长的期盼,更是社会的责任。

□邓海建

日前,河南一名00后教师疑似自杀的消息引发关注。当地教体局工作人员称,对此事深感遗憾,相关部门已介入处理此事。

生命无法重来,悲剧令人扼腕。一个初入职场的女教师,最终因案牍劳形而倒在非教学任务之上——虽然细节性的真相仍有待进一步厘清,但警钟已然敲响:为教师减负,迫在眉睫!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现在的基层教师,却被“捆绑”进了形式主义的牢笼。一切要“留痕”、一切要“数据”、一切要“规范”,问题是,凡事过犹不及:频仍的上级检查、繁杂的材料拟写,各种考评、比赛、摸底、排查、填表等与教科研无关的事务,不仅喧宾夺主,更让人苦不堪言。不少教师不是把大部分时间用在教学备课上,反而花在花样频出的文案整理上。本该在课堂教书育人的教师,竟成了马不停蹄的文秘。

早在2018年全国两会记者会上,时任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就呼吁把时间还给教师,学校要拒绝各种“表叔”“表哥”。2019年12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要求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聚焦教师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主责主业,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顶层设计语重心长,基层生态路阻且长。重庆市璧山区纪委监委去年曾对全区中小学教师减负情况开展深入调研。调研报告一针见血地指出,当前教师正被大量非教学事务“绑架”,备受压力煎熬。据初步统计,近年来当地中小学承担着21类100余项与教育教学无关或关系不大的事项。

过多过滥的“欲加之责”,让基层教师苦不堪言。那么,这些虚耗人生又绵延不绝的负担究竟是从哪里来的?一是根深蒂固的“传统”。督查、检查、评比等本意是为了更加科学、客观地评价教师的工作,这个初衷是对的,但如果这些动作的结果是伤害了教师的正常教学,那就是本末倒置了。很多“传统”,不是没有精简的可能,也不是没有优化的空间。二是校方随意地“叠加”。上级有上级的要求,学校又有学校的动作。一分的压力,到了基层,可能就成了十分的重责。这种层层加码的惯性,是学校对教师“发号施令”的权力任性而没有边界感。此外,各级相关部门都要伸手出来寻找“存在感”,久而久之,基层教师就成了应付各种眼花缭乱的形式主义的“道具”。

给教师松绑,让教师做纯粹的教育者。这是教师的呼声,也是家长的期盼,更是社会的责任。教师“不教不师”,天天在故纸堆里绣花,“教得好”不如“填得好”——这对于高质量发展的百年教育大计来说,是危害根基的大事。一方面,既然责任大、节奏快、任务重,就应该在物质收入与精神慰藉上给予对等的关怀。另一方面,须严查对于基层教育“升格加码”的各种非教育教学类工作量与流程。建议开列“职责清单”,非清单外的须严格审批与监管,斩断所有伸向基层教师教育教学领地外的“苛责之手”。

顽疾用猛药,乱象须重典。只有管控好校内外权力秩序,才能真正减轻基层教师身上不必要的负担。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让他们减轻负担轻装上阵,让他们多些幸福感与获得感,才能真正实现培根铸魂、启智润心。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