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新闻聚焦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3年10月27日 星期

有爱无“碍”,“浙”里逐梦

男子坐式排球小组赛中国队对阵日本队,浙江特教职院毕业生、中国队选手徐增兵(上)在比赛中。(图片源自亚组委官方网站)
男子200米个人混合泳SM8级决赛,浙江特教职院毕业生、中国队选手徐海蛟夺冠。
(图片源自亚组委官方网站)
浙江特教职院2021级学生、中国队选手柯佩颖(左)在盲人门球比赛中。
(图片源自亚组委官方网站)
中国队选手翁飞彪在杭州文汇学校草地掷球场参加比赛。(图片源自亚组委官方网站)

编者按:杭州第19届亚运会收官之后,第4届亚洲残疾人运动会如火如荼举行。“两个亚运,同样精彩。”亚残运会赛场上选手们的出色表现、赛事平稳运行的背后,也有着浙江教育人的一份贡献。本报记者走进幕后,了解他们的勤勉付出和精心筹备,探寻亚残运会上的浙教元素——

浙江特教职院:冠军的成长摇篮

□本报记者 朱郑远

“终于有机会在家门口为祖国升起五星红旗!”10月23日上午,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皮划艇女子KL1级决赛在富阳水上运动中心举行。中国体育代表团运动员谢毛三以55秒478的成绩夺冠,这也是杭州亚残运会的首金。

谢毛三29岁进入国家皮划艇训练队,在运动员中已属“高龄”,但凭借着一股不服输、肯吃苦的劲,终于通过自己的努力站在了最高领奖台上。

除运动员这一层身份外,谢毛三还是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电子商务专业2023届毕业生。“上半年,我还是一名在校生,如何平衡好学业与训练是个不小的难题。两边都重要,但我尽量不在训练时想作业,不在做作业时想训练。”谢毛三说,学校的培养和哺育,为自己的体育之路注入了强大能量。

即便身体有缺憾,也绝不让生命留遗憾!赛场上,众多“明星”校友所展现出的自信顽强、坚忍不拔的品质尤为珍贵:里约残奥会、东京残奥会举重金牌获得者,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2016届毕业生谭玉娇说,“运动员”3个字是肩上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杭州亚残运会首个比赛日夺得两枚游泳金牌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2019届毕业生徐海蛟说,很长一段时间泳池就是“家”,自己每天练到力竭;“神骑小子”李樟煜是动漫专业2016届毕业生,自从开始自行车运动专业训练以来,一年里有超过300天是在训练场上度过的,平均每年骑行约2万公里,最终骑出了人生新轨迹……

本届亚残运会,有69名浙江运动员入选中国体育代表团,参赛规模和人数居全国前列,其中就读过浙江特教职院的占近六分之一。

这背后,离不开学校长期以来对体育工作的重视。近年来,该校不遗余力地推进各项体育教学,在全校范围内推行“特教学子千日体能养成计划”,倡导学生坚持每天体育锻炼半小时。同时,学校体育教研室将教学实践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制定出《残疾大学生体质健康评估标准》,根据学生的不同身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课程和评价标准。“学校还会为每一名残障学生分列个体‘长处清单’与‘短板清单’,促使残障学生多元化成长。”浙江特教职院院长黄宏伟表示。

赛场上,收获奖牌、打破纪录固然精彩;赛场下,学校的“小青荷”志愿服务队所展现出的品质同样值得铭记。这支队伍主要服务亚运会田径赛事和亚残运会开闭幕式。与其他志愿者不同的是,他们手语翻译样样通,舞动指尖,用爱为听障人士架起无声世界的沟通桥梁。

大三学生朱祥生说,这段志愿者经历很珍贵,特别是当获奖运动员跟自己分享喜悦的那一刻,这种感觉很奇妙。许多人一开始察觉不到,待人热情的朱祥生其实也是一名残疾人。“以残助残,走出去服务社会,这也为我打开了一片新天地。”朱祥生告诉记者。

“为了准备亚残运会的志愿服务,学生们每晚都要跟随电视新闻节目中的手语翻译进行强化练习,坚持了一年多时间。”志愿者领队教师朱娜介绍道。下一步,学校将继续联合社会各界,为残障学生搭建更多舞台,让更多人在大舞台上闪耀。

杭州文汇学校:绿茵场上的人文关怀

□本报记者 童抒雯

10月24日,杭州亚残运会草地掷球场上迎来第一个决赛日。在男子个人B3级、女子个人B3级的决赛中,中国队获得两枚金牌,这也意味着中国队在亚残运会草地掷球项目上实现了零的突破。

草地掷球,这项发源于英国的运动尽管有着数百年历史,但对国人来说,仍是一项小众运动。本届杭州亚残运会,中国首次组队参加,12名队员全部来自浙江。

赛场上,运动员凝神屏气,在和身边的引导员反复确认后,终于放手一掷,一只扁圆的球在绿茵场上滑出一道完美的弧线。然而,预想中的喝彩和掌声并未如约而至,相反,草地掷球的赛场有些安静。

“看到好球,我们会在心里使劲鼓掌!”赛场工作人员介绍,参加草地掷球比赛的主要是肢体残疾和视力残疾的运动员,特别是视力残疾的运动员需要通过身边引导员的描述去感知球的位置。因此,为了能让运动员更专注地比赛,无论是工作人员还是比赛现场的观众都会自觉降低音量。

翻得分牌、推轮椅、捡球……在草地掷球的赛场上,“小青荷”们同样也在“安静”地忙碌着。一场两个多小时的比赛,赛场志愿者往往需要和运动员一起“共进退”。来自浙江水利水电学院的余翼德是一名赛道“小青荷”。在和运动员的相处中,余翼德发现,亚残运会志愿者的工作职责不仅在于提供帮助,更需要关注运动员的真实需求。“有些运动员比较要强,有时候并不需要志愿者的帮助。”因此,他总会先询问再行动,“这样可以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

在草地掷球的比赛场馆内,这样的尊重随处可见。

作为杭州亚运会的56个竞赛场馆之一,杭州文汇学校是国内第一所承办亚残运会比赛项目的特教学校。一所中学的操场,怎样才能成为竞赛场馆?一所中学又如何做好比赛场馆的运行?校长严丽萍坦言,“一切都是从零开始”。

草地掷球项目对球场的要求很高。球场呈正方形,长、宽均为40米,场地内分成多条赛道,每条赛道宽4.3~5.8米。为了保证比赛球场地基的平整,学校运维团队多次调整,最终实现了“球场对角线误差不超过5毫米”的目标。

与此同时,为了残疾运动员能在比赛场馆里“来去自如”,学校从细节入手,增设了无障碍轮椅坡道17处、无障碍卫生间3个、无障碍厕位8个、无障碍电梯1部、无障碍车位6个。场馆设施运维主任赵文龙介绍,光是对场馆内的无障碍轮椅坡道的设计,整个团队就反复调整不下5次,最后决定从单面坡道改为5面坡道。

另外,场馆还有很多隐藏的无障碍服务,如智能AI手语翻译服务、文字提示服务、语音提示服务、视觉辅助服务等,以实现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平等方便地获取和使用信息。

据悉,杭州文汇学校目前共有学生930人,从2022年起,学校就开设了草地掷球社团课。“我们还会打开校门,向全市青少年推广草地掷球这项运动,把这块草地好好利用起来。”严丽萍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