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教师周刊·课堂创新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3年10月20日 星期

教育需要更多“鸡蛋清”


□廖从城

昨晚,听王开东老师讲写作。

王老师讲了一个口香糖的故事。大意是说,他不小心把口香糖黏在衣服上了,花了很多时间一点一点挖,还是弄不干净。最后在网上搜索到一种方法,用鸡蛋清可以把口香糖清理得干干净净。

我觉得挺神奇的,于是就自己做了一次实验。傍晚,我买了口香糖,嚼完了粘到衣服上,真是黏糊糊的,扯不下来。随后,我打一个鸡蛋,把鸡蛋清倒在口香糖上,静观其变。

不一会儿,鸡蛋清慢慢凝固,我轻轻用手一抠,口香糖便脱离了。我第一次知道,原来鸡蛋清还有这样的妙处!

我忽然想起有人说过的一句话——“努力不是一味埋头苦干,而是用智慧解决问题。”教育中有很多事情,都可以利用“鸡蛋清”的原理。

我教一年级时,总有学生忘记带铅笔或橡皮擦。

怎么整理笔袋、怎么整理书包、怎么养成自理的习惯,我都一一讲过、强调过,但每天总有一两个“小马虎”忘带这个,忘带那个。

我正忙着安排学生写作业、读课文的时候,总会有一个学生跑上讲台,怯怯地告诉我:“老师,我没带笔。”

我很生气:“你天天来上学,笔都不带来,干什么呢?”

他瞪大眼睛望着我,我也只能瞪大眼睛望着他,“竟无语凝噎”。

我没有多余的铅笔给他,只能帮他借。但也得有学生肯借,一来一回,浪费时间,氛围打破,自己还一肚子火。

其实,这火可以消,在教室里准备一个工具箱即可。

工具箱里有铅笔、橡皮擦、卷笔刀等物品,每件物品贴有班级标志。学生万一有东西没带,可以从工具箱借,有借必有还,问题就解决了。

学生借东西都是自主操作,安安静静地去拿,安安静静地去还,不打扰其他人,当然我也不再生气了。

这个储备物资的工具箱,就是化解问题的“鸡蛋清”。

我的朋友当中,有很多特别认真的教师,他们认真的程度是我望尘莫及的,常常会加班到晚上十点,甚至凌晨。

他们加班无疑是为了学生,比如改学生的作文,字字句句都看得很仔细,错别字要改,病句要指出,内容要调整……每个地方都不放过,一篇作文批下来,密密麻麻都是红红的笔迹;批一本,就是大半天,一边改,一边叹气、抱怨、难受。他们努力工作的这种状态让人心疼。

我批作文要看两遍。

第一遍是粗略浏览,只是了解一下大体情况,看看目标达成度如何;第二遍就仔细过目,寻找亮点,发现共性问题,思考解决策略。

是的,我只讲共性问题,个别问题要么面对面交流,要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先放过。

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好的作文不是教师改出来的,而是要学生自己慢慢地悟。

学生唯有从内心深处有方向感和获得感,方能进步。因此,对一个班级的作文指导,一定要从共性问题出发,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写作方法。

刚开始,我以为这么做是因为自己比较懒。有一天读到《王栋生作文教学笔记》一书,作者表达了相似的观点,让我喜极而泣:我的“懒”,反而让学生变得很勤快。

“寻找亮点,解决共性问题”就是我作文批改的“鸡蛋清”,方便,管用。

我没有看不起那些工作兢兢业业的教师朋友,而是希望他们也能像我一样,多多寻找和使用“鸡蛋清”。

常有家长提出给孩子换座位的要求,大部分是因为孩子看不清黑板上的字。

每当此时,有的教师总是一口回绝家长:“座位我们都是轮换的,你的孩子不能搞特殊。”

倒也没错。每周一轮换,在原则面前,一视同仁,才是公平。

但班主任工作,也需要“鸡蛋清”。

如果家长向我提出这样的要求,我一般会先安抚他们的情绪:“好的,收到。孩子是什么原因看不清?是电子产品看多了,还是坐姿不对?在学校我会关注的,请你们也要多注意这个问题哦。”寻找问题原因的同时,让家长开展自我反思。

从家长个人角度来说,看不见班级全貌,只看见自己的孩子,这完全可以理解。要求所有人都能顾全大局、无私奉献,这是强人所难。

如果学生上课确实有困难,我会答应家长换座位的要求。作为教师,在能力范围内为学生和家长解决问题是理所应当的。

但一周之后,又要轮换座位了,其他学生也不可能一直坐在后面,需要轮换坐到前面来。这时,我就要询问学生的眼睛状况,如果没有好转,就建议家长咨询专业的眼科医生,看看是佩戴眼镜呢,还是需要治疗。一切尊重现代医学,教师不要妄下判断。

不要把力气花在跟家长的争吵上,要有理解、关心和支持的态度,然后要大家一起想办法。否则,无论你多么努力,都不会有人在乎,因为你也不在乎别人,只能自己默默忧伤。

理解、共情、有效解决问题,就是家校沟通的“鸡蛋清”。

教育无小事,事事皆考验。面对任何问题,我们都可以先思考,除了使劲“硬抠”,可以找一找有没有像“鸡蛋清”一样更好的工具。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