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新闻评论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23年10月17日 星期

“鞠躬校长”是师生平等的具象阐释


□茅 亩

据《现代快报》报道,徐州一位小学校长王光辉,每天早晨会在校门口向学生鞠躬问好,至今已坚持13年,引发社会关注。

这位校长说:“我见到比较拘谨的孩子,就会夸赞他很大方;要是见到内向一点的孩子,我会夸他很勇敢。其实是希望通过明示加暗示触动到孩子,从而改变孩子。”很多家长称,校长的一个鞠躬、一句夸赞,让自己的孩子更自信了。看来,校长的做法具有显见的积极作用。

校长是教育工作者,也是管理者,但校长首先是教育工作者,是教师群体的一员,然后才是管理者。一位校长,放下身架,选择与学生面对面,以平视而非俯视的姿态,多年如一日,坚持鞠躬问好,拉近了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营造了一种生动直观的师生平等景象。可以想见,当学生将来成人成才,回首往昔求学时光,对这位“鞠躬校长”是难以忘怀的。

这样的“鞠躬效应”,应当辐射和影响到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师生平等的核心与要义是,教师要像维护自己的价值和尊严一样承认并维护学生的价值和尊严,要像尊重自己的人格一样去尊重学生的人格。身为教师,最大的忌讳是居高临下,动辄对学生加以粗暴的训斥甚至人身攻击。“鞠躬校长”的行为是一种对师生平等理念的带头示范。应该说,最了解、最熟悉学生性格特点、优缺点的是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践行师生平等理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多关注关爱、多鼓励激励学生,“鞠躬效应”才会凸显。

一所学校好的风气的形成,校长无疑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尤为关键的是要将师生平等的教育理念接续推行下去,不因校长更替而改变。就算将来这位“鞠躬校长”调离了,学校只要能够把师生平等的理念推行下去,尊重每一个受教育个体,把每一个学生当作一棵小树去培育,施以养分,修剪枝叶,学生便能持续蓬勃生长。

师生平等,不能拘泥于形式上的平等。校长鞠躬也好,平视也罢,只是实现师生平等、促进学生成长的一种具象形式。看得见的“平起平坐”,远非师生平等的全部内涵。曾有一线教师深有感触地说:“对学生实施的任何教育行为、运用的每一个教育策略、采取的每一种教育方法,对学生说的每一句话,甚至向学生表达的每一个神态、语气,都要透出尊重学生人格的要义。”

毕竟,教育工作者在内心深处向学生“鞠躬”,才是真正的师生平等。


上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