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时期是塑造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最佳时机。
□宁海县力洋镇初级中学 施于雯
中学时期是学生三观形成的敏感期。在这个时期,学生的可塑性最强,是塑造其良好道德品质的最佳时机。笔者所在的宁海县力洋镇初级中学奉行“乐种文化”,认为学生如同植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性,成长也有其规律。如果德育这一劳作过程缺失,“植物”的枝丫就会长歪甚至出现凋萎。这期间,教育工作者要做的,不是让所有学生都变成参天大树,而是唤醒其内在动力,作为独立的个体,自由地成长,发挥其作为社会一分子的独有作用。
本文结合中学生德育现状和学校特色“乐种文化”,提出加强中学生德育的新思路,让传统德育与新时代德育融合,让学生更好地成长。
一、中学生德育现状
中学生德育缺失的主要表现为:一是“植物”营养缺失,即传统的优良德育思想严重缺失,学生缺乏对道德的敬畏之心,缺乏与人相处交往的团结之情,缺乏对身边事物判别是非善恶之眼;二是“植物”长歪长残,学生日常行为不够规范。
二、结合学校特色加强中学生德育
(一)诵读农种、田园诗歌和故事,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以农种、田园为主题的诗文和故事接近学生实际生活,能唤起他们的情感共鸣。中国农耕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以农为本、以和为贵、以德为荣、以礼为重”等许多优秀的文化品格,学生可以在诵读过程中耳濡目染,习得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开展农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
情感教育必须重视行为训练,要在实践中以行育情,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参加各种科技的、文体的、劳动的实践活动,身体力行,养成习惯,最终形成同情感、责任感、爱国感、劳动观、求知欲等积极情感。力洋初中校内有占地10亩的农场,学校利用自身优势,以“田园”为出发点,追寻自然、健康、和谐、快乐的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生态校园环境、绿色和谐的人文课堂,带领学生开展农种活动。学生不仅感受到各种植物生长的过程,体会植物顽强的生命力,拥有积极乐观、热爱生活的态度,还在动手劳作中体会到农民的不易,以及和同学们一起耕种的快乐。
(三)以“乐种”为主题,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网络
学校要打破“围墙”,开门办学,成立由所在社区单位共同组成的“社区教育委员会”,促进德育的社会化。家庭教育作为教育系统的三大构成要素之一,要参与到学生德育工作中。学校应该让家庭和社会熟知“乐种文化”,在公众号平台上多展示相关的教育理念并提供有关“乐种文化”的优秀文章或列举身边一些成功及失败的教育案例,让大家一起学习,从而改变家长重智轻德的思想,重视家庭教育。同时,让家长和孩子一起诵读“乐种文化”的诗歌与故事,相互沟通。“社区教育委员会”也可大规模地宣传“乐种文化”,把相关标语展示在围墙上,或者举办关于“乐种文化”——乐礼、乐读、乐行、乐动、乐艺的比赛,号召家长积极参加,让学校德育走入家庭、走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