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教师周刊·理论研究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3年6月16日 星期

打造校园数智育人新样态策略分析


●建设数智校园,不仅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信息化应用水平,还有利于推进教育改革。

□台州科技职业学院 任 娜

进入新发展阶段,职业教育要坚定扛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探索应用数字化思维和数字化技术,深化育人模式和育人机制创新,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一、建设智安校园,提升管理育人“灵敏度”

校园安全是营造良好育人生态的“地板工程”,要牢固树立“安全无小事”理念,分析安全管理新形势、新情况,不断增强安全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构建全生命周期安全体系。贯通校园保卫、公寓管理、食品安全、网络管理、心理咨询等业务,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多跨协同的安全管理体系。打造数智化安全管理平台。集成安全管理网络,形成覆盖物理空间、网络空间、心理空间三个维度的智安校园管理应用平台。聚焦将校园大安全数据转变为结构化数据,进行智能化的研判和预警管控,变被动防护(事后查证)为主动防范,提高在校园犯罪、学生行为、社会管理、服务师生等领域的治理水平。创新校园安全师生共管模式。数字技术赋能安全管理,管理更细,响应速度更快,实现管理过程的规范化、标准化、全留痕、全闭环。推行“安全+专业”的管理业务和专业建设双融合、双促进模式,共建校园管理的师生联合体,通过安全管理体系的分级分类授权,让更多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安全管理、安全实践和安全宣传,当好校园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实现管理育人新成效。

二、建设掌上校园,提升服务育人“精准度”

校园服务是营造良好育人生态的“窗口工程”,要坚持以需求为导向,着力解决学生现实需求,提升服务工作个性化和人性化水平。重构校园服务流程。以校园全方位服务场景为切入点,以“一件事”“一次办”为标准,梳理学业服务、党务服务、校务服务、后勤服务、公寓服务、就业服务等业务,形成标准化、规范化、人性化的校园服务目录和服务流程。建设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掌上办事大厅和线下学生服务中心,形成覆盖专业学习、校园生活、升学就业等多个维度的一站式校园服务平台。聚焦服务智慧化、监管智能化、治理智治化,以服务事项“应上尽上”、管理事项“应管尽管”、监督事项“应督尽督”为目标,构建智能化终端加数字化平台,打造服务、监管、治理一张网。应学生所需、尽学校所能,不断优化服务学生一线的教职工人员结构,提升服务的速度和温度。发挥组织引路人作用。深入实施“党员育人行动计划”“公寓双组长负责制”“一生一案”等育人措施,借助数字化手段,实现校领导、院领导、党团组织、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对学生发展的信息同步和任务协同,提升育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推进思政工作春风化雨、管理工作细致入微,不断提升学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认同感。

三、建设双创校园,提升实践育人“融合度”

校园实践是营造良好育人生态的“动力工程”,要紧紧围绕学生就业创业需求,深入推进实践育人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水平。营造浓厚工匠文化。应用数智元素,融入老黄牛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和创新精神等,建设融合校园物理和数字空间的智慧社区,以当代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接入学生日常,共同打造虚实共生的工匠校园文化。构建多样实践生态。以促成学生全面发展为切入点,整合学生公寓自治会、大学生创业园、创业街、校务服务岗等校内实践性平台和产学协同创新中心、产业学院等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展学生社区自治、社会服务、勤工俭学、志愿活动、创新创业、劳动实践等多类型社区实践活动,建设岗位多样、开放共享的校园实践生态。完善数智关怀体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集成基于过程数据、面向个体发展的学生成长关怀和生涯导航应用。以实施“五育”融合育人为抓手,应用智慧化平台,以个性化定制方式,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各类实践,让学生在相对安全和包容的环境下体验创业创造和社会责任,培养创新意识、服务意识,建立覆盖全体学生的双创实践育人体系。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