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博雅
“成功的定义远没有那么狭隘,我们不需要在别人眼中完美,而是要坚持所爱,不断成长。批评的声音会一直存在,尤其是当你做不一样的事情时……”
杭州绿城育华学校电视台“绿音传播”曾播出过一则短视频,给在校的学弟学妹带来了“不一样的风”。片中蓝衣少年展现出的阳光与自信,让人很难想象他曾是个极度羞涩腼腆的渔村男孩。他叫王奕涵,今年秋天将进入全美排名第一的文理学院——威廉姆斯学院开启大学生活,与自己钟爱的戏剧、绘画、艺术史相伴。
“我至今还记得那年冬天,我们在育华校园里排练,场地很小,但大家乐在其中。老师很支持我们,给我们买了服装道具,演的是《哈姆雷特》。我对戏剧的热爱在育华萌芽,我对世界的思考,以及自信的建立,也从育华起步。”
6年前,王奕涵走进育华初中部融合班,开始了中学生活。融合班在严格落实教育部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必修课程外,通过探究性学习、外语特色、素质延展三大类课程,培养学生根植中国、展望国际的视野,为他们未来的海外学习打下基础。多元选择的融合课程和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搭建了大大小小的舞台,每个学生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闪光点,拥有“不一样的未来”。
“融合班一直在很用心地策划各种不同的教学体验,让我们不断探索课程以外的东西,去和这个社会接轨。”王奕涵说,这里不仅有跨年段走班的100多门选修课,还有研学周项目设计大赛、国际文化节等精彩纷呈的校园活动,对学生视野的开拓极具价值。
而王奕涵在艺术上的自信,也是通过文化节建立的。在育华,校园大道地绘是每年文化节的保留项目,那年学校找到了王奕涵。“我说我从来没有户外绘画经验,或许得先试试。给老师看手稿征得了同意,我先在寝室墙上画了一幅壁画,视觉效果很好,然后我就把原样搬到了大道上,这是我的第一次尝试。育华这种给学生机会去探索不同可能性的氛围,深深感动了我。”
除了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融合班还通过开展海外夏令营、春令营、交换生项目等,把学生带到更广阔的世界,去体验不同国家的文化氛围、教育教学体制和校园学习生活。初一暑假,王奕涵就到萨菲尔德中学参加了为期4周的海外夏令营,就是在这段日子里他感受到了美高的学习氛围,树立了清晰的目标,坚定选择了留学这条道路。在初二暑期的访学项目中,他随团队走访了美国8所高中,获得了极为丰富的面试经验,这对他后来到美高正式面试打下了良好基础。初三那年春天,他又参加了学校的春令营,这次的目的地是英国,1个月的寄宿学习生活,与意大利游学团队的不期而遇,其间产生的文化碰撞,让他对多元、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
“育华给我最珍贵的是什么?其实,是老师对我无条件的信任。”当时,王奕涵作为班长管理着班级的大事小情,班主任谭红珍老师只在背后帮忙做辅助工作,“但每当出现了失误、遇到无法解决的矛盾时,她都会第一时间耐心听我倾诉,给我建议和鼓励,这让我一天天自信起来”。管理班级的经验对他后期申请美高发挥了很大作用,但这一过程中爱的滋养带来的力量,王奕涵更为珍视。“我至今记得初中时候得到多少爱、关怀与信任。如今在异国他乡,每当遇到挫折,我都会回望在育华这3年的经历,从中汲取勇气,努力做得更好。”
带着爱、自信与勇气,育华学子们从这里出发,走向了更广阔的世界。他们的母校育华初中,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以更开放的姿态,践行“融中外、兼知行”的“双轨制”办学目标,为每一个向美、求真、逐梦的学子在家门口提供适切的优质教育,传承厚植家国情怀,培养“中国语者”和“世界行者”,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