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林静远
快毕业了,嘉兴高级中学高三学生王灿越发感到对母校的不舍,写下了一首三行诗:“我匆匆支付了三年的青春,时间却从容地按下快门,洗印出点点泪痕。”
入校第一天,王灿就收到了一本《嘉兴高级中学阅读活动规划》,知道了自己未来三年可以在阅读领域参与的各项活动及具体要求:高一可以参加“字里乾坤”硬笔书法大赛、“红楼阅读节”,高二有最美摘抄本评选、好书我推荐活动和致青春诗歌朗诵比赛,高三则有三行诗大赛等。王灿就是在参加三行诗大赛时,系统学习了三行诗的创作。
副校长沈瑶介绍,学校从2018年开始打造“六个一”阅读之旅,具体包括参与一场贯穿三年的“秀·悦读”活动、选择一门基于个性的阅读选修课、完成一项整本书阅读综合实践活动、投身一次走出象牙塔的阅读社会实践、共建一个属于班级的图书分享角、上好一堂开在图书馆里的阅读课。“学校希望通过阅读,唤醒学生,激发学生,构建属于他们自己的精神世界。”沈瑶说。
阅读选修激发兴趣
在嘉兴高级中学,各科教师开设了丰富多样的阅读选修课。沈瑶开设的数学阅读选修课,是学生费越最喜欢的选修课程之一。然而在课程伊始,费越对数学兴趣不大,随着沈瑶的讲解,费越开始逐渐发现那些暗藏于生活中的数学之美,这也让他对课本上的知识有了更深的认识。更让他满意的是,自己逐渐从阅读中感悟到了数学之中蕴藏着的人生道理。“比如指数函数的单增图象,一开始慢慢增加,到最后占据整个坐标系,这启发我学习得有厚积薄发的过程,才能一鸣惊人。”费越说。
沈瑶介绍,数学阅读选修课主要讲解《数学之美》这本书里的内容,向学生展示“数”与“形”的美,以此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阅读不是语文单门学科的事,所有学科都有可供阅读的经典作品。”被问及缘何开设数学阅读选修课,沈瑶表示,学生的综合素养不仅包括文学素养,也包括科学素养,因此,学校组织各科教师开发基于个性的阅读选修课。
围绕学生需求,目前学校共开设了18门阅读选修课,涉及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等学科。一些教师还跨学科整合开发阅读教材,比如地理教师王国利开发的“唐诗中的地理”课程,将唐诗阅读和地理学科相结合,以唐诗为载体介绍地理知识。王国利说:“唐诗里涉及不少地理现象和原理,可以通过对唐诗的分析,拓展学生对地理的兴趣。”
综合实践促进阅读
漫步校园,清风拂过,树上挂着的书签随风摇曳,五彩缤纷,不断引来师生驻足观望。这些书签都是学生在一个多月前的“红楼阅读节”上制作的。“《红楼梦》整本书阅读量大,难以理解,为了让学生读深读透,语文教研组策划了‘红楼阅读节’系列活动,在今年4月举行,为期一个月。”语文教师杨兴美说。
有奖猜谜、知识竞赛、手绘书签、征文活动、短视频创作……在一系列活动中,高一学生沈越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选择了手绘书签。“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沈越设计了一张扇形书签,在扇面上绘制了“黛玉葬花”形象,并配上了《葬花吟》的诗句,还原了“黛玉葬花”这一《红楼梦》中的“名场面”。此外,沈越还和同学一起参加了有奖猜谜活动。“400多道题目,考的知识点很细。”她说,这有助自己更加仔细地阅读《红楼梦》,领悟其中的人物形象和艺术之美。
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学校期望“红楼阅读节”能促进学生对《红楼梦》的全方位理解。而这种阅读综合实践活动,不只在校内开展,学校还经常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开展阅读实践活动。
学生缪林翔是学校秀苑文学社社长,他曾和其他成员一起在嘉兴市文化艺术中心聆听著名作家麦家的讲座。讲座结束后,缪林翔还给麦家送上一本自己写的书,请他指点一二。回忆起那场讲座,缪林翔印象最深的是“麦家老师说‘生活是假的,小说是真的’”,他对此的理解是“现实生活存在残酷的一面,阅读小说可以使我们从‘假’的表象中看到‘真’的本质,阅读使人有悟性,并培养人性,使我们能迎难而上”。
除了和作家面对面交流,缪林翔说寒暑假里学校还会组织他们到图书馆、书店做志愿者,“这些实践活动让我感觉阅读更加接地气了”。
校园里,每个班级都有一个图书角,学生根据兴趣爱好放入书籍;在图书馆和阅览室,每周都有语文和英语阅读课在此开课,书香氛围感染着每个学生……
沈瑶表示,贯穿学生三年高中生活的阅读活动规划是根据校情、教情和学情制定的,不同年段重点不同,高一注重初高中衔接,高二侧重思辨能力的提升,高三则关于人生定位和高考。“三年下来,每个学生的阅读量不断增加、阅读面不断扩展,人文情怀、精神情操、科学素养都得到了涵养,在阅读中获取知识,学生的人生定位逐渐清晰。”沈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