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教师周刊·理论研究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3年6月2日 星期

“趣搭搭”建构游戏培养幼儿观察力刍议


●观察力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金钥匙”。

□桐乡市代代康幼儿园 吴建玉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事物,学习观察的基本方法,培养观察与分类能力。可见,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重要任务之一。观察力是幼儿完成各项活动的基础,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金钥匙”。它可以帮助幼儿开发智力,感知周围环境,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幼儿能从观察体验中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

观察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以游戏活动为主线,营造轻松的环境,关注幼儿的观察行为,并根据幼儿心理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笔者在调研后发现,幼儿观察力的发展并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部分幼儿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进行观察;第二,部分幼儿对观察目的容易产生偏差;第三,部分幼儿在观察时容易遗漏细节。

为此,本园研发并实施“趣搭搭”建构游戏园本课程,力求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在该课程中,幼儿可利用各种不同的拼搭材料,进行趣味拼搭搭,通过观察、思维和创造来反映现实生活。实践证明,“趣搭搭”建构游戏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有显著效果。

一、找准模板拼搭:依样观察

(一)找准模仿的原样,帮助幼儿观察

依样观察,就是依照模型进行趣味搭建。幼儿最初的模仿完全是凭直觉感知的。要让幼儿学会观察并准确模仿,就需要帮助他们明确观察的目标和任务。目标制定得越具体明确,幼儿观察得越到位。有了明确的观察目标后,再对幼儿的观察行为进行引导。刚开始时,教师可通过提问帮助幼儿掌握观察要素。时间久了,他们就学会了自己提问,并根据自己的提问进行主动而有目的的观察。

(二)开展持续性观察,获得深刻印象

幼儿的观察力是有限的,他们的记忆力和表现力普遍存在暂时性、表面性等特点。如果仅观察一次,幼儿难以获得深刻的印象。因此,必须对同一对象进行反复观察,才能达到预期效果。教师要选择现象有趣、有过程性变化的内容,作为幼儿持续观察力培养的载体。

二、多种材料配搭:依类观察

(一)投放多种建构材料,体验材料不同作用

依类观察,就是引导幼儿对同类材料进行观察,它是以单种材料混搭为观察基础。面对中大班幼儿,投放一些玩法多样的低结构材料,可以发展他们的观察力,激发他们对知识的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在进行依类观察时,幼儿要对实物进行仔细、有目的的观察,识记实物特征,还要识别各个组成部分的特点,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学会在杂乱的材料中找出自己需要的材料进行建构。幼儿的持续观察力是需要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不断获得经验而得到发展的。因此,要让幼儿在一定时间内持续保持探究兴趣,材料是关键。应避免因材料提供过于繁杂,幼儿忙于摆弄,而忽略对现象的观察和感知。

(二)积极投入动手操作,锻炼手眼协调能力

幼儿心中的建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想让幼儿尽情地表现想象中的建构世界,必然要有一个能支持他们游戏的环境。建构区活动必须要有物质对象,多种多样的结构材料就是游戏的物质基础。在游戏中,幼儿通过直接动手操作的造型活动来反映对周围生活的认识和感受,这种活动能较好地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

三、自主创意混搭:具身观察

(一)依据样图,发挥想象

具身观察,就是指幼儿发挥主观能动作用,通过观察,再用已有的拼搭经验展开想象,变化原有图形,独立建构出新物体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只有仔细观察,丰富表象,才有可能创造出新事物。

(二)观察比较,发现异同

为更好地培养与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要让幼儿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体或现象进行比较。幼儿在比较中发现事物之间的相同与不同之处,这一过程能帮助他们增强想象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