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慧
品牌建设是学校的一项重大工程。优质的学校品牌既是学校办学实力的综合体现,也是学校办学成就的形象化展示,对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作用巨大。
学校品牌的树立需要学校保持优秀的教学质量,积极开展教育改革,加强师资建设,创新办学思路,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这些都少不了一个内在推动力——文化,或者说,品牌建设其实质是文化建设。
从企业看,其品牌成长都会经历3个阶段,即从合格被认可到特色被选择,再到优秀被追求。同样,学校的品牌建设也基本类似。
从历史看,学校品牌大致有3个层次:第一层次,基于活动的项目特色,这是点状的;第二层次,基于课程的特色品牌,这是平面的;第三层次,基于文化的办学品牌,这是立体的。这3个层次,基本贯穿近20年来不同学校对品牌建设的自觉或不自觉的追求和尝试。有成功者的欣喜,也有失败者的迷惘,更有未竟者的孤独。
比起活动特色或者项目特色,比起课程特色或者课程品牌,文化视角下的学校品牌应该具备3个基本要素或要回答好3个基本问题:第一,品牌承载的学校的核心价值是什么?第二,品牌所聚合的核心课程与教学的四梁八柱如何设计?第三,基于核心价值追求下的学校管理系统如何组织并服务于品牌?
思考学校的核心价值理念,设计学校的课程框架,改进教育教学管理,需要我们对教育心怀虔敬,用历史的视角去伪存真。它是提炼,也是凝聚;是顶层设计,也是底层自觉。还需要我们用现实的视角考虑师生所需、社会所求,从纵横两个维度思考学校这一生命体,才能清晰地把握学校个性,完成学校品牌打造。
名校的学校品牌必然发于理念、糅于课程、显于活动、成于管理,最终走向文化追求,具有文化内核,传承文化基因。
学校能够形成品牌,至少应具备3种特性:第一,教育目标与学校办学个性的整体统一;第二,课程特色与教师团队专业能力发展的整体统一;第三,项目特色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目标的整体统一。
近年来,杭州市临平区乔司小学构建了童味课程基本框架。该课程的基本目标是还原“童年生活·童年味道”,体现学校对教育现状的深刻反思,以及对教育本质的真切追求。
“童年生活·童年味道”是一个宏大的教育命题,在规划课程的环境与活动等方面,要回答好一系列问题:学生的童年味道应该是什么样的?我们可以为童年味道提供怎样的学习资源?学校可以提升童年味道的优势在哪里?……
1.基于历史的成长德育
乔司小学是余杭区小学思品学科的一方重镇,多年来出过很多有影响的名师名校长。一方面,学校要从历史积淀中梳理、提炼、发展,总结思品教学在立德树人上的“乔司范式”;另一方面,区内思品背景出身的名师名校长在思品学科建设和德育活动设计上屡有建树,可以基于已有成果,在思品教学、德育管理、养成教育、德育活动上整体建构、同时发力。
更完美地描绘“乔司故事”,思考护蛋行动、露营活动、感恩10岁等主题德育活动背后的德育内涵,精彩呈现思品课堂中的“乔司作品”,构建独特的德育语言,以形成学校德育品牌。
2.基于地域的课程语境
乔司处于钱塘江文化圈,百姓善于在变化中求发展。乔司街道服装业兴盛,是当地经济社会的重要支柱产业。服装包含了众多细分的行业,在织造、印染、设计、加工、包装、贸易、展示等环节,可以找到很多适合学生实践参与的活动资源,呈现乔司小学在实践类拓展性课程上的地域优势。
3.基于学科的师本叙事
像乔司小学这样的农村学校,任何一门学科要打造一定的优势,需要引入并留住优秀的教师。例如语文学科,将分散的经验性策略挖掘、整理、提升;又如班级管理,找到并叙说班本教育的生动场景和故事,以课程的视角予以呈现,使之成为学校的模型。
4.基于项目的课程建设
乔司小学的篮球、版画、空中农场等课程项目,如何更好地向下普惠学生,向上提升为精品课程,学校需要厘清自己的标准,寻找对于本校的适切性,而不仅仅依据上级的评价。
除了上述学校内生发展的路径选择,我们还可以考虑引进与改造,变“南橘北枳”为“北枳南橘”。总之,要达到基于文化品牌的办学高度,需要全校上下不断聚力探索。
(作者为杭州市临平区乔司小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