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新闻评论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3年4月25日 星期

教育当给人拒绝 “倍速生活”的自由


●越是浮躁的年代,越要有沉潜之心。教育,原本就是最需要“慢慢来”的事业。

□邓海建

“人民广场看了、南京东路步行街逛了、城隍庙去了、豫园去了,一天把上海知名的景点都逛遍了。”近期,在网上颇为火爆的“大学生特种兵式旅游”引出了“倍速生活”的话题。调查显示,87.71%的受访大学生曾感到陷入低水平的忙碌。学习与生活是否需要“二倍速”,这是个现实的问题。

看网剧习惯拉进度条,去旅游急于奔赴多景点,散步的时候也要刷点单词量……可以说,在年轻人的世界,“倍速生活”已经是个司空见惯的现象。有个网络流行语叫作FOMO(Fear of Missing Out),是指害怕错过朋友圈里发生的事情,从而产生无尽的焦虑和烦恼。于是,以为随手抓拍一簇花也是抓住了春天,重在掺和、不求深入。

中国大学生的“倍速生活”,绝不仅仅体现在“特种兵式旅游”上。近期,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面向全国各地大学生发起问卷调查,共回收来自173所高校学生填写的有效问卷3271份。结果显示,65.61%的受访大学生会一边吃饭一边做其他事情,62.98%的受访大学生平时看剧、看综艺、刷短视频都会开二倍速,51.67%的受访大学生有过边乘坐交通工具边工作或者获取信息的经历。比谁都忙碌、比谁都焦虑,赶场子似的学习与生活,让日子变得浮光掠影、蜻蜓点水。

分身有术,这固然是一种能力;但如果“倍速生活”成为常态,张弛有度的底线就会被打破。人非机器,更何况,机器还须定期保养维护。年轻人精力旺盛,加之畅达的交通、便捷的资讯、迭代的技术,确实给“倍速生活”提供了无限可能。只是,如果为了速度而速度,把学习和生活搞成走马观花式的“打卡”,未必能有更多的收获。所谓匠心,首先得沉得下心,有些水磨的功夫。

忙,有忙的道理。为忙碌而忙碌,就是低水平的“旋转陀螺”。因为,不是所有的倍速,都能有倍增的效果。忙到飞起,也可能是丧失了统筹规划的能力。《品味四讲》里说,“你该如何让自己有一只脚永远踩在刹车上,让自己的速度同时可以加快油门,同时可以放慢速度。最美好的生命,不是一个速度不断加快的生命,而是速度在加快跟缓慢之间有平衡感的生命”。大学生固然要珍惜韶华,但同样要懂得安排学习与生活的节奏。

最近,导演冯小刚也因为一则话题而上了热搜:他说,不理解弹幕和倍速看剧,因为好的影视作品“构图和光线很费功夫”。慢有慢的姿态,慢有慢的理由。今年“中国航天日”的主题是“格物致知,叩问苍穹”,中国空间站首次以慢直播来震撼呈现宇宙级惊艳。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丰富的人生体验和垂直细分的角色,应是“可得兼”的快乐。若是只为翻到结果的那一页,所有的小说只要开头和结尾就足够。而人生或学问,意义恰在于“过程”。

越是浮躁的年代,越要有沉潜之心。教育,原本就是最需要“慢慢来”的事业。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其著作《什么是教育》中提到,“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大学生数量增多,高等教育普及化,但这并不是鼓励“倍速生活”加剧内卷的理由。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教育,当教会孩子拒绝“倍速生活”的能力:其实你偶尔可以什么也不做,听风过耳,与花相约。

花看半开,月盈半弯。教育给了我们“加速键”的选择,也当给我们“暂停键”的自由。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