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刀茅巷小学 胡雨婷
一天,我在午间管理时,布置了语文课堂作业。我看见安然一直在跟同学聊天,做无关的事。我巡视的时候,他装模作样,摆出做作业的样子。我再三提醒,他依然故我。
我很生气,对全班学生说了一句话:“安然作业没做完,你们下课都不要跟安然玩。”
放学之后,安然妈妈打来电话,说孩子回家很不开心,并转述我说的那句话。安然觉得我说的那句话伤害了他,下课的时候没有同学跟他玩。
其实,在我刚说出那句话的时候,也意识到有些不妥。我当然不是禁止学生跟安然玩,但玩是以“做完作业”为前提的,我是希望他能尽快把作业补起来。情急之下,自己表述的方式欠考虑。
安然妈妈的话,让我意识到,我无意中说的一句话给学生造成的伤害有多大。学生不想做作业可能有很多原因,我没有去寻求原因,倾听他的声音,上来就是一顿批评。
我认识到,这是在用孤立学生的方式“惩罚”学生,思前想后,觉得要想办法补救。
第二天,我写了一封道歉信,在全班学生面前正式向安然道歉。
让我感到吃惊的是,安然也给我写了一封道歉信,信中写了他做得不对的地方,并诚挚地向我道歉。
教师每天接触最多的人是学生,学生有着他们的喜怒哀乐,渴望得到尊重。教师在与学生相处时,不能要求学生只专注于学业,在批评教育时要注意尺度,避免对学生的心灵造成伤害。
教师每天接触最多的人是学生,教师的一举一动都被学生看在眼里,也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我给学生写道歉信,学生像是在模仿我,也给我写了一封道歉信。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言行不可不慎重,时时处处都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