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教师周刊·教学研修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2年9月23日 星期

应需而研,从心而修


□李维勇

“我们要成为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教师要善于反思,要学富五车。”

“教师应具备先进理念,注重个人的专业成长。”

……

如此这般喋喋不休,换来的往往只是无奈和失望。教育是慢的艺术,研修同样是慢的艺术。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宁波实验学校是一所新建的九年一贯制学校,致力于打造宁波地区有影响力的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而要打造一所好学校,先决条件是要有一支过硬的师资队伍。

办学一年来,我们让期望化为指标,让指标融入研修,让研修激活内需,让内需作用于行动,串起校本研修的驱动链,发挥自主能动研修的实际效能。

一、“三因”驱动,为校本研修装上引擎

学校以“情意”“动机”“任务”三个因素为着眼点,开展“三因”驱动校本研修,激活教师成长的内需,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情意驱动以兴趣为抓手,以情感认同为助力,提升研修的“甜度”。

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力、课堂表现力、逻辑思辨力,但研修却未必从课堂教学本身入手,比如诗文朗诵会、经典影视配音秀、文学剧本创作场、与作家面对面等,将教师综合能力培训进行专项分解,师生同习,教学相长,玩中研,趣中修,使研修成为趣事。

动机驱动以需要为抓手,以科研探究为助力,挖掘研修的“深度”。

在教学过程中,或多或少会产生一些问题,如何让“问题”成为“话题”,最终转化为“课题”?学校以“工作坊”为基本研究单位,开展一系列问题驱动的共同体研修活动。

学期初,各教研组开展“问题漫谈”,再进入理论学习,最后分组论辩。在此过程中,问题的梳理、理论的搜集、思想的廓清,均源于教师们的现实需要,研修的目标自然易于达成。

任务驱动以任务为抓手,以责任挑战为助力,以团队合作为助力,扩展研修的“广度”。

学校在校内研课、区域研修、校际联谊中提出“悬赏任务”,引导教师组成一个个攻坚小组,搜学材、谋设计、编纲要,一学年下来,陆续开发了57门子课程。在任务推进的研修过程中,教师们各司其职,各展所长,得到了个性化的成长。

二、“三元”协动,为校本研修开辟跑道

学校进一步开发“思辨—检视—评鉴”一体化的“三元”协动主题研修模式。

学期初,各学科组对上学期的教学进行回顾,总结难点、疑点、焦点问题,结合新近的学科教学走向,开展漫谈式的研讨活动,在组内形成明确的“研究点”。

思辨阶段在若干“研究点”的基础上,明确本学期的“研究线”,开展进一步的个例分析。教研组分工合作进行文献搜集、归因分析、策略设计,开展主题化的“文献分享会”。

进入检视阶段,各学科组开展一系列的教学试错,每一次试错均设计专项观察表,采集与分析即时性数据,诊断教学得失。

评鉴阶段主要通过论坛汇报、与第三方学科团队互动等方式,合作提炼研究成果,并邀请学科专家提供专题诊断,使教师的思考更加深入。

以学校科研部制定的研修记载册为抓手,教研组以“思辨—检视—评鉴”三阶段推进,教导处协调跟进,将教研活动与教科研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融“研、教、思、修”为一体的统筹管理模式,给予教师成长有效助力。

三、“三台”联动,为校本研修唤醒梦想

研修常常囿于学校,囿于研与修本身,使研修成了一件苦差事。我们认为:成功是成功的基础。给教师们搭建彰显成果的舞台,能充分提振教师们的信心。

于是,学校结合现有条件,为教师们搭建三大平台:校内展示平台、校际外联平台、媒体宣发平台。

校内展示平台包括月度精品课交流平台、年度教学节展示平台、专题微课分享平台等。

2021学年,学校联系奉化区教育局教研室,承办了一系列学科教学展示活动,各教研组研发的月度精品课令人印象深刻。

教师们普遍年轻,教学仍显稚嫩,但收获了听课教师的好评、与会专家的鼓励,我们还提倡将大家的想法亮出来,开展充分的经验提炼与自我反思。

校际外联平台包括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学校联盟、宁波名师乡村工作驿站、特级教师校际活动、兄弟学校联谊活动等。

一有机会,我们就主动将教师们准备的课带出去,将教师们整理的思考抛出来。“不能让大家小看我们。”“拿出去的东西可得是精品中的精品。”这是教师们的心声。

受疫情所困,校际平台受限,媒体宣发平台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除传统的纸媒外,该平台还包括云校端辐射平台、公众号分享平台等。

以学校公众号平台为例,我们意识到,这不仅是一个信息发布平台,还可以是成果展示平台,以及家长的“好家庭”教育资源库。

2021学年第二学期,学校开发了56节学科微课,并遴选其中的12节精品微课在学校公众号平台推广发布,不少微课还被奉化区云课程端录用。

“三因”驱动,“三元”协动,“三台”联动,学校的校本研修团队正铆足干劲,倍速驰骋。

(作者为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宁波实验学校副校长、浙江省特级教师)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