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教师周刊·课堂创新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2年2月18日 星期

从“谷爱凌现象”看成长的代际性


□池沙洲

谷爱凌有可能成为中国最具商业价值的运动员。眼下,随着北京冬奥会赛程不断推进,与谷爱凌相关的新闻受到持续关注,与她相关的话题一直热度不减,角度呈多样性,她吃个韭菜盒子都会激起一波涟漪,而对此话题评论的两极化态势也是其他话题赶不上的。

“谷爱凌18岁集齐了金银铜牌,而我18岁在……”网友喜欢用这样的句式来调侃自己与“别人家的孩子”间的差距。

谷爱凌和苏翊鸣获得金牌后,有网友表示:看着他们两个,原来准备丁克一辈子的念头打消了,甚至有了生两个孩子的想法。这大概是本届冬奥会带给我们的另一种惊喜。

如果聊有关教育与成长的子话题,主角就不是谷爱凌本人,而将换成她的母亲谷燕。

谷燕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几年前的“虎妈”蔡美儿。两位母亲的确有共同之处:常青藤背景、生了混血女儿、成功的家庭教育。

然而,她们二人有本质上的区别。首先,蔡美儿是华裔美国人,出生在美国;而谷燕的国籍一直是中国,不然谷爱凌没有机会在18岁选择加入中国国籍。

最关键的是,笔者认为,谷燕在家庭教育风格上并不是一位“虎妈”,这是一位注重个人学习、子女教育,且具有正确价值观和教育观的“海淀妈妈”。

早二三十年,这样的话题应该讨论不起来,因为根本不会出现谷爱凌这样的公众人物。

当一位神人或者天才在公众视线中横空出世,人们除了仰望,还会试图洞察其背后的成功密码。

根据网上模糊的信息:谷爱凌今年18岁,谷燕生女大约40岁,大致可以推测谷燕考上北京大学本科,应在1981年前后。

那是怎样的一个时代?全国高考刚恢复不久,全民学习的热潮兴起,尊师重教重新确立为社会风尚,而此时的大学生被视作天之骄子,有着无限的风光和美好的前途。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没有几个人拥有基因、家族、遗产等先天因素,因此,崔健能把《一无所有》的歌词唱入人心。

精神财富当时是一个人唯一的财富,一个人的成功往往离不开坚韧、拼搏、好学等优良品质。

谷燕就是这一时期个人成功的典型。作为学子,年轻的谷妈妈挑灯苦读,成为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专家沈同教授的关门弟子;作为留学生,她为国争光,获全额奖学金,拿下生物学硕士学位;作为企业家,她白手起家,看好祖国发展回国创业,在北京成立了中国第一家风险投资公司;作为母亲,她注重教育,给女儿以中华文化的滋养,以至于女儿一直自称中国人、北京人……

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中国故事,只不过留美背景和跨国婚姻给它罩上了一层国际色彩。

改革开放后第一批成功人士的成长史,基本上都是一部个人奋斗史。他们有的成功了,也有的失败、低迷、隐匿。

成功者中有的走得很远,也有的小富即安,这取决个人的天资、勤奋程度、发展路径,以及思路和方式。

无论前人是站着还是倒下,后来者总能从其背影中学到点什么。比如阅读新闻报道和人物传记寻求启示,或者从《大败局Ⅰ》《大败局Ⅱ》中收获教训。

这是榜样的力量。

然而,当谷爱凌走入公众视野中时,人们惊奇地发现,这一模式不再适用。尤其是她的同龄人能够强烈地感觉到:有的人是无法模仿的。

这就好像,你参加了一场400米比赛,赛至中途,你才意识到,对方派出的是接力赛阵容,且已经完成第二棒的交接,而你只有一个人在奔跑。

当成功因素不由本人决定,超出本人所能掌控的范围,人的心理状态叫“失控”。

曾经城乡学子在同一起跑线上起跑,而今阶层固化初显端倪,这不能不让很多人咀嚼到酸楚的滋味。

谷爱凌的背后是一位强大的母亲,她的每一场比赛、每一个人生选择,几乎都会参考母亲的意见。

这是因为谷燕在一连串生物学硕士、斯坦福大学MBA、“风投女王”的“斜杠”后面,还有一个滑雪专业教练的身份。

不管谷燕是否认同女儿的决定,最后都会无条件地支持女儿。

从网上的资料看,谷燕已入列本届冬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名单,参与两个项目的管理工作。因此,母女二人(加上其他教练)实际上形成了一个团队,而且谷妈妈在团队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是团队的力量。

谷燕尚在个人奋斗的年代,有一句话流传甚广——“父母不应该把自己实现不了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

这种说法看似有理,实则莫名其妙,严重干扰了一代人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大学生,对下一代教育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

如果谷燕早10年生娃,这种思想的力道还很深,也许就会影响到“青蛙公主”的降世。试想,谷燕虽然喜欢滑雪,但不是世界冠军,她培养女儿滑雪,是否有被批“把梦想寄托在下一代身上”的风险呢?

资料显示,在谷燕的身后,还有谷爱凌的外公,他也是一位多能型运动员,酷爱滑雪等冬季项目。

这是传承的力量。

二三十年前的个人赛,不知不觉演变成了一场接力赛。当你发现没有人交棒给自己,没有队友可以依靠时,别抱怨,别放弃——着手组建属于你的团队吧。

绝大多数人应该成为不了谷爱凌,也培养不出谷爱凌那样的下一代。我们成为谷燕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但或许可以向谷外公学习,或者学学前面那位无人知晓的谷太外公。

普通的中国家长,有一个谷外公那样的孩子已经很值得骄傲了。

个人发迹的时代终已过去,盲目“爆肝”损害的是自己的健康;内卷式的“鸡娃”也不可取,无谓地消耗钱财不说,最终还损害孩子的终身发展。

除了孙猴子,没有一个人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当今个人成长的故事,只是宇宙中一个小点,一旦放眼到家庭教育的视角,那就是代际的一条线、家族的一棵树。

向谷家的学习型家风学习,向耕读传家的中国传统学习,从自身做起,完善自我,传承父辈,教育子女,只争朝夕,更求百年……做好每一件应做的小事,也许无形中就作出了对家庭幸福、社会稳定、国家发展、民族振兴最大的贡献。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