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教师周刊·浙派教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0年4月17日 星期

获全国大奖的三位教师中两位来自偏远农村
应让更多的农村教师有崭露头角的机会

□张宗余

在去年下半年结束的两年一届全国初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展示活动中,浙江省选送的4位选手中有3位从全国119位选手中脱颖而出,进入本届活动17位最优秀选手的队伍。这3位选手有着全新的教学理念、精彩的教学设计和高超的教学艺术,其中两位来自偏远的农村学校,一位来自城镇学校。

农村教师专业能力发展迅速,并能够站上全国的舞台展示风采,这也见证了浙江教研正实现从优质发展向城乡优质均衡发展的跨越。

项目化“125+N”,上下联动

教师郑瑞来自地处农村的宁波市鄞州区董玉娣中学,2017年成为浙江省教坛新秀,同年获得宁波市最年轻的“宁波市骨干教师”称号。他的导师潘小梅是浙江省特级教师、宁波市鄞州区教研室的数学教研员。2012年潘小梅加入浙江省“学为中心”课题研究团队,在时任浙江省初中数学教研员许芬英的统筹安排下,潘小梅既得到了理论导师杭州师范大学教授叶立军的理论引领,又得到了实践导师、著名省特级教师郑瑄的实践指导。此后几年,潘小梅团队持续对“学为中心”课题组中的“助学稿”框架结构等内容进行实践研究,取得不菲的成绩。

从2012年起浙江省初中数学教研就将研究重心由“研教”为主向“学为主”转变,以课题为抓手,协同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学校等单位的资源,形成教研工作新格局。“125+N”是指“由1名教授领衔布局‘顶层设计’,2名特级教师协助搭建‘研究思路’,5名名师转化‘理念实践’和N名青年骨干教师践行‘课堂实验’,而后由N名青年骨干教师积累‘实践智慧’,5名名师联动2名特级教师进行‘经验提升’,1名教授逐步‘理论化’,实现实践层面‘自下而上’归纳和提升”的研修模式。这个“N”,明确要求有一定比例的农村教师。

此次在全国初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展示活动中取得“桂冠”的余姚市陆埠镇初级中学教师卢浩挺也是“N”中的一位。

互助协同教研,数海“杭行”

杭州有这样一群年轻的初中数学教师,每周三、周六的晚上在自发组建的网络研究群中相聚,每月至少在自发约定的学校相聚一次。他们开展线上与线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和研讨,通过网络同步直播,给不能亲临现场的教师在线观看。这其中,更多地辐射了周边农村学校的教师群体。这个自发的组织叫“杭州初中数学核心组”,指导专家是杭州市初中数学教研员、省特级教师王红权。

2015年,农村教师、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中学应佳成被这个组织所吸引。5年多来,应佳成参与线上、线下研讨170余次。除固定研习时间外,遇到疑难问题他还可以随时在线咨询高水平研究团队。在这种浓厚的学习和研究氛围影响下,应佳成参与讨论的材料积累已达10余万字,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篇,展示公开课和报告116场次。

可以说,应佳成的成长经历是杭州市初中青年数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成长的一个缩影。如今,应佳成也成了核心组成员,从单纯的受益者发展到和团队一起为更多青年教师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教学服务。

“互联网+”教研,城乡零距离

倪芳是绍兴市柯桥区实验中学一名教龄不到5年的普通数学教师。2019年11月13日伊始,倪芳在数学课堂上除了和自己班里的学生打招呼,还和屏幕那端远在几百里外的开化县马金中学的学生们进行交流。我省的“互联网+同步课堂”实施以来,信息化设备的广泛使用实现了城乡课堂同步教育。而11月13日当日,柯桥区实验中学还参与了一场“互联网+同步教研”活动,与柯桥区实验中学结对的当地两所农村学校——平水镇中学和王坛镇中学的数学教师们也参与其中。指导专家、省特级教师姚志敏当日坐镇是他蹲点联系的王坛镇中学,3所学校的数学教师在网络上一起参加教研活动。

为了促进城乡学校一体化发展,近年来绍兴市不断推进“互联网+教育”,为城乡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供了可能。教研活动也慢慢由传统模式向基于开放的信息化教学的现代教育模式研究转变。这让农村与山区学校教师的业务能力提升迅猛。教师蒋国江是王坛镇中学的一名年轻数学教师,然而在“互联网+城乡互动课堂”以及姚志敏特级教师工作室的双重惠利下,他这样的山区学校教师得到了和城区学校教师一样的培训。2018年,蒋国江在浙江省优质课评比中荣获一等奖,又在去年年底的全国初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展示活动中取得了最高荣誉。

因此,笔者认为,只要给予乡村教师同样的学习机会,“特别能吃苦和钻研”的乡村教师们不仅能实现农村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也能“搅动”教育生态圈从而实现城乡教师的共同发展。我们也欣喜地看到,我省已经开始根据不同学段、不同教师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用区域教研、网络教研、综合教研、主题教研及教学展示、现场指导、项目研究等多种方式,提升教研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吸引力、创造力,并通过省教研室乡村教研的提升工程,使越来越多的农村教师有崭露头角的机会。

(作者系省教育厅教研室教研员)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