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教育展台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9年12月11日 星期

新名校集团化助力区域教育“舒经活络”

【名校集团化】

今年4月,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杭州市大关中学、杭州采荷第三小学、杭州市人民政府机关幼儿园分别与建德市严州中学梅城校区、梅城初级中学、梅城中心小学、梅城幼儿园签订互助协作协议,正式成立跨区域、跨层级的办学集团。根据协议,4对学校将建立紧密型城乡教育共同体,通过构建“不同法人单位、联校协调管理”新机制,实现理念、资源、成果共享,打造优质均衡教育新高地。

15年前,杭州首创的“名校集团化”,被新华社列为中国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五大模式之一,亦成为国内不少城市教育改革学习的范本。15年后,一大批新校、民校和弱校加速成长,优质教育覆盖率大大提高,然而主城区与下辖建德、桐庐、淳安等地之间如何更有效地互联互通?如何满足杭州市域扩量增容后新出现的教育需求?

于是,以“跨区域跨层级”为主要特征的新名校集团化模式应运而生。“打造美丽城镇(梅城)‘美好教育’样本区组团式互助协作是建设‘美好教育’的应有之义,对探索跨区域、跨层级的集团化合作办学有效路径有着重要意义,必将为解决好杭州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积累宝贵经验。”杭州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梅城新增4个强有力“外援”就是一次生动且接地气的实践,也是杭州响应车俊书记、周江勇书记作出“梅城美丽城镇建设”重要指示的有力行动。

近几年来,为盘活县域教育资源,杭州市教育局鼓励市属高中名校出市入县,在建德、桐庐、淳安三县(市),与县(市)高中组建紧密型教育集团,推动城区优质高中教育资源向县(市)延伸。与此同时,该市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对县域名校集团化进行了再创造。如西湖区强化名校辐射功能,实行以优秀管理团队输出为特征的“捆绑式”结对,推进城乡学校理念、特色、管理的一体化;江干区重点打造“名校新校”“区域联盟”“教师研训”“院校合作”4个教育共同体,实现了从扩大覆盖向优质均衡跨越、从规范办学向品牌办学跨越、从区域影响向中心辐射跨越,普惠全区近8万名学生、近80万名居民;拱墅区推出“学校发展群”模式,一改学校“单打独斗”局面,实现了学校之间的资源共享、共同发展,有效促进了年轻教师的快速成长,并让中年教师有更多突破专业发展瓶颈和进一步提升的动力与机会。

随着杭州从“西湖时代”迈向“钱塘江时代”,跨区域跨层级、组团融通的新名校集团化办学模式也在钱塘新区、科技城等经济热点区域开展了不同程度的实践探索。在此基础上,杭州在《关于推进新名校集团化办学共建共享市域优质基础教育资源的实施意见》中,明确加大经费的投入力度,实现跨区域跨层级统筹教师编制配置,完善集团内部的激励与核评机制,还通过杭州市“名师公开课”、网上名师工作室、一师一优课、微课学习在线点播系统,让更多优质教育资源全覆盖。从2015年至今,杭州市教育局借助上海教科院等专业机构,发布年度区(县、市)教育治理现代化指数、学校家长满意度指数等区域教育发展关键指数,不断监控、调整区域教育发展的方向与节奏,密切把握新名校集团化的推进进程与工作策略。

全市教育集团已从2004年的28个发展到371个,主城区中小学名校集团化覆盖面达83.85%,幼儿园覆盖面达74.33%。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