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校园视窗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9年4月15日 星期

山里娃爱上武十番


□本报通讯员 叶艳景 刘玲杰

锣鼓喧天,笛乐齐鸣。日前,在遂昌县首届婺剧戏迷大赛中,湖山乡中心小学武十番乐队的吹、拉、弹、唱16人组,作为现场唯一由儿童组建的乐队参赛,一举获得了“闹花台新苗奖”。

湖山小学创办于1911年,至今已有108年的校史。多年来,学校以“传承十番古韵”为办学特色,将中华传统文化武十番引入校园,给学生们的童年增加了许多快乐的记忆。

一锣、一钹、一鼓、一响木、二唢呐、一笛、一京胡、二京二胡。锣钹起,响木响,唢呐嘹亮,钹清脆,锣厚沉,笛若游丝穿行于锣钹响木声中,京胡若老生步履稍快,京二胡却有欢快调子。这便是武十番。“学校是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地,要为传统文化传承做些事。”校长张华卿介绍,武十番是昆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长久以来口口相传的传承模式已无法适应发展的需要,会武十番演奏的人员出现了老龄化、青黄不接的现象。“我们不能让这一经典的传统文化在我们这代人身上失传。”

“嘟……格拉令匡令……格拉打打……”每到大课间时间,原本寂静的湖山小学在唢呐、云锣、提琴、二胡等乐器声中显得异常热闹。走进武十番排练室,只见学生们组成的武十番阵容,正吹打着手中熟悉的管弦和打击乐器。2010年,湖山小学成立了武十番乐队,聘请了专门的武十番老艺人唐兴宗作为指导教师,传授学生这一技艺。乐队成员除了每周五半天的拓展性课程训练外,每个周末也都在校练习。多年的努力使得队员们先后在各级赛事中获奖,2012年,浙江省武十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基地落户湖山小学。

2016年,在“体艺2+1”项目的带动下,武十番也走进了音乐课堂。“学校购入45把二胡和45支唢呐,将武十番乐器学习安排进课表,周一下午安排二年级、四年级学习唢呐,周三下午安排三年级、五年级学习二胡。”音乐教师江迎说。

随着武十番的全面推进,学校开始思考如何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我校同时是浙江省婺剧进校园示范单位。我们就想把武十番融入婺剧中。”张华卿说,其实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传统文化,婺剧可以让武十番更好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而武十番是增加婺剧表现力的支撑点。

在这一思路的指引下,湖山小学巧妙地将这两种元素互相融合,表演团队阵容扩大到30人,包括14名学生组成的武十番乐器演奏组和20名学生组成的台前婺剧组。如今,该团队已能熟练演奏《出鱼》《花头台》《朝天子》等十几个武十番、婺剧经典曲目。

六年级学生罗丽仙是司鼓乐器表演者。她说:“学习司鼓的4年,是我慢慢领会舞台节奏的4年,现在我已经可以基本不出差错地处理好各种节奏类型,应对剧目的启、承、转、合等阶段。”二年级学生朱嘉虔是武十番的台前一员。她从一年级就开始加入乐队,演过佘太君、杨宗宝等角色,偶尔还会在周末跟着父母同台演出。

“民族传统文化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财富,我们要好好珍惜。”现在成了湖山小学学生们的共识。张华卿说,因为武十番,学生们的课余生活有了丰富的内涵,学生们也拥有了一个展现自己的舞台。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