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瑶卿
韵律活动是幼儿园常见的音乐教育活动,它既能满足儿童对音乐参与、探究的需要,获得表现和交流的快乐体验,又能促进幼儿身体运动能力和协调性的发展并提高幼儿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然而,一线幼儿园教师经常反映韵律活动组织难度较大,往往陷入如下困境:目标单一,忽视整合;内容既定,缺失生成;活动固化,缺乏灵动;评价片面,缺少多元。
现行的韵律活动迫切需要教师转变观念,走出教师“指导过度”的困境,让师生双方共同享受韵律活动带来的多样化感受、多样化体验及多样化快乐。
第一,构建多彩化的内容。幼儿园韵律活动内容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幼儿对韵律活动的喜爱程度,越是贴近幼儿生活经验、尊重幼儿兴趣与需要的内容,越能激发起幼儿对韵律活动的参与热情。因此,幼儿园音乐活动主题应当贴近幼儿生活经验,尊重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如日常生活主题、可爱动物主题、有趣职业主题等。同时,在对音乐素材的选择上,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审美偏好以及心理发展特点来选择,如形象鲜明的儿童音乐、喜闻乐见的流行音乐、富有特色的民间音乐和扣人心弦的经典音乐。
第二,探求多样化的方法。幼儿的学习具有“非普遍性”的特征,幼儿在不同的活动、不同的学习阶段需要运用的学习方式不尽相同。在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幼儿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观察模仿学习、探究创造学习、问题解决学习、合作分享学习、反思评价学习等。同时,在组织实施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根据幼儿发展水平和需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关注幼儿活动前后的变化,激发幼儿潜在的能力或者优势,以促进幼儿有效地参与活动。多样化教学策略可以包括角色扮演、戏剧冲突、游戏互动、层级递进和领域融合等。譬如,幼儿园韵律活动组织难度就在于对韵律活动环节、空间站位、动作等方面的层级递进处理,我们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及活动目标将韵律活动做层级分解,包括空间站位层级分解、动作层级分解、师幼互动层级分解、音乐层级分解、预令层级分解,教学环节渗透着动作、空间站位等方面的层级递进。
第三,实施多元化的评价。评价内容体现在韵律活动课程方案、韵律活动课程方案实施过程、韵律活动课程方案的最后效果这三方面;评价过程包含幼儿园韵律活动前的预估、活动中的观察指导、活动后的反馈三个阶段;评价方式有对特殊技能、具体指示而设的等级量表评价,有对幼儿在完成韵律活动时的表现而进行的表现性评价,还有家长、幼儿共同参与的档案夹评价;评价主体是教师与幼儿,尤其是幼儿,他们是韵律活动课程方案是否成功的核心指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关注的不再是单一的一个活动,而是在活动中或者系列活动中幼儿呈现的整体状态。从多个角度评价幼儿的行为表现,以帮助幼儿更好地认识自己,促进幼儿的多元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