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校园视窗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7年11月13日 星期

江为清:二十五载深情守望山区小学


□本报通讯员 卓 扬

站在苍南县沿浦镇云亭小学的操场上,不需要极目远眺,只是简简单单地瞅上一眼,福建省的沙埕港便尽收眼底。在这个距离苍南县城有70余公里的温州最南端的山区学校,江为清耕耘了25个春秋,从比学生大不了几岁的“孩子王”,到坚守20余载的校长。他是苍南县首届“最美教师”,也是浙江省希望工程实施25周年优秀园丁。

云亭小学原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农村寄宿制学校,下辖8个行政村,曾设有初中部、小学部,学生最多时有700余人。2013年,送走了最后一批初中毕业生后,这里成为一所完全小学,现有70名学生和16名教师。

江为清对云亭小学深有感情,因为这也是他的母校。1992年,未满18周岁的江为清从平阳师范学校毕业后回校任教,承担了初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

当时的学校规模不大,条件十分简陋,正式师范类毕业的公办教师仅4人。江为清暗下决心,要用3年时间提升只有中师知识储备的自己。于是在这3年里,江为清是“扎”在教室里的:吃透教材、专心备课、解答问题、辅导作业。“要是朋友来,只能上教室找我。”他说。

后来,这一届参加升学考试的46名学生中,有14人上了高中线,打破了往年只有两三个学生上线的惯例。学生们跟他很亲,其中一名和江为清只差3岁的学生到了新学校后,还给他去了封信,信里说:“比起‘老师’这个称呼,我更想叫您一声‘哥哥’。”

1995年,江为清兼任了学校的普教干部。于是之后每年的暑假,都能看到江为清挨家挨户动员孩子们上学的身影。山区的家庭,大多不富裕。一学期的学杂费加住宿费虽然只有700多元,却还是有不少家庭交不出钱而想让孩子辍学。江为清主动为家境贫困的学生垫付学费,到年底再去收。“有些能收回来,有些就没办法了。”江为清说,那个时候,自己的月工资也只有600元出头。至今,他想起那些因贫失学的学生还是感到惋惜。

普教“动员”的3年,让江为清看到山区农民收入低微、学校教师帮助能力有限的事实,于是他的目光集中到了社会的力量。他一次次四处奔走,“厚着脸皮”去拉赞助。20多年来,他先后为学生联系了温州驻意大利罗马妇女联合会、圣雄集团、红蜻蜓集团等单位。在他的努力下,全校学生自2009年起全部享受到免费的爱心营养餐,贫困学生的受助率超过90%。学生们还拥有了“希望书库”“梦想操场”“暖冬关爱”等项目。

城市化的进程和农村人口的大量外流,让云亭小学越来越“小”。为了尽可能地留住学生,云亭小学开始了小学生寄宿制的尝试。“将一个村,或者两个村的学生留住,就是我的目标。”江为清说。小学生自理能力不如初中生好,学校为此专门聘请了生活指导教师,给孩子们洗衣做饭。孩子们在学校里,和教师们一起吃、一起住,有不少第一次离家的孩子,哭了闹了还需要教师挨个儿哄。

25年的坚守,江为清所教的学生毕业了一批又一批,他们的孩子也成了云亭小学新一届的学生。当年在校的50多名教师,如今只剩下他一个,其实他也曾有两次机会可以离开云亭,不过他说,只要一想到“如果本地人都待不住,那别人就更难留了”便作罢。

不过“留”,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办法。对于年轻教师,江为清反而鼓励他们多出去培训,多锻炼提升自己。“年轻老师进得来,也得出得去。这样经过三五年再流出流进,对老师、对学校都是件好事。”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