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探寻逆向教学设计在高中英语课堂的实施路径,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与综合素养。
□宁波市北仑区顾国和外国语 学校 胡珂迪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逆向教学设计以结果为导向,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第二册第二单元内容,探寻逆向教学设计在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中的独特价值。
一、逆向教学设计的实施路径
传统高中英语教学设计通常按照“目标—教学—评价”的线性流程,存在评价滞后、内容碎片化等问题。逆向教学设计则打破常规,通过三个阶段实现深度教学:第一个阶段明确预期结果,即厘清“学生应知道什么、理解什么,能够做什么”;第二个阶段设计评价依据,回答“如何判断学生是否达成目标”;第三个阶段规划学习活动,探索“如何通过教学活动促进目标实现”。
(一)立足学情,明确教学目标
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第二册第二单元围绕“人与自然”的主题语境,聚焦“保护野生动物”这一话题。该单元的阅读模块“Reading and Thinking”采用日志体裁,叙述了作者随向导扎西前往羌塘观察藏羚羊时的所见所闻所感。
从语言能力与学习能力来看,高中生已能就“保护野生动物”这一主题进行初步表达,并能运用一定的阅读策略获取文本的主要信息及段落大意,但在词语运用和句型输出方面仍存在表达单一的问题。在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方面,学生普遍缺乏深层思考。因此,教师在讲解藏羚羊保护问题时,应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哪些行为可能间接威胁野生动物的生存”,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更全面的生态保护意识。该单元重点训练学生运用现在进行时的被动语态,阐述保护藏羚羊的原因、方式及预期效果。
(二)呼应教学目标,确定评价依据
在逆向教学设计中,教师需围绕教学目标设计评价任务,将抽象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具体、可观测的评价标准。教师可通过评价任务倒推教学设计,确保每一个教学环节服务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评价方式应涵盖学生自评、互评及教师评价。
(三)运用WHERETO要素,设计教学活动
WHERETO是逆向教学设计中规划教学活动的核心框架,各个字母分别代表:Where & Why(方向与目标)、Hook & Hold(吸引与维持)、Equip & Experience(装备与体验)、Reflect & Rethink & Revise(反思与修正)、Evaluate(评估与反馈)、Tailor(个性化适应)、Organize(组织与顺序)。
基于此,该单元阅读模块的教学活动可设计如下:首先,在导入环节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和标题,激发其探究兴趣,并判断文本体裁以明确学习方向;接着,组织学生分段细读,鉴赏文本所用的表达手法;随后,指导学生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绘制思维导图,系统归纳保护藏羚羊的原因及措施等,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依据口头展示评价表开展相互评价,并思考写作目的;最后,布置小组合作任务,组织学生围绕“保护野生动物”主题进行演讲,并推选代表发言。
二、逆向教学设计的实践反思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首先引导学生对文本信息进行预判,以提升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究的能力。笔者认为,教师设计教学环节时需要兼顾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采取差异化的教学方法。在预测文本内容环节,针对学生语言基础和学习进度的差异,教师可通过持续追问来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教师通过“梳理文章脉络—鉴赏语言表达—构建认知导图”这一任务链,实现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的四维联动培养。
实践表明,逆向教学设计通过前置评价标准、设计梯度任务和嵌入真实情境等方式,不仅促进了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意义建构,还在问题解决、逻辑推理等核心素养维度展现出显著育人效能,为提升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提供了可操作的实施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