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车 鹏 陈海静
如何从高考后的松弛状态顺利切换,快速适应大学学习节奏?假期过后,怎样克服手机依赖,专注投入到专业知识的深度学习中……围绕这些学生常见的学习痛点,浙江财经大学近期推出“21天学习打卡”与“14天无手机自习”两项活动,从制度约束到文化浸润,从个体自律到集体共进,推动自主学习成为校园新风尚。
“没想到刚军训完就迎来考试。”浙财大数据科学学院412名新生最近迎来了一场特殊的“开学测试”——这正是学院“21天学习打卡计划”的成果检验。
针对高考后新生的“松懈真空期”,数据科学学院推出“假期自学+开学考试”21天打卡计划,以开学测试为“硬杠杆”,撬动假期自主学习的“软任务”。为确保自学不流于形式,学院构建了“精品资源+在线答疑+云监督”三维保障体系:专业教师精选适配新生的优质网课,确保内容精准对口;新生班导实时在线答疑,扫清知识障碍;云监督平台实时记录打卡进度,让学习过程可追溯、可视化。
21天里,新生们积极学习、相互监督,新生QQ群秒变学习“朋友圈”。大家在群内分享学习资料、交流解题思路。
据统计,该计划累计收到7670份学习笔记,成效显著。
“避免无效信息干扰,减少碎片化信息分心,让被迫不碰手机变成主动想专注。”这是该校财政税务学院发起“14天无手机自习挑战”的核心初衷。近400人次学生踊跃参与,严格遵守“无手机、无饮食、无喧哗”的“三无”准则。沉浸式自习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其自律意识。
不少学生反馈:“现在放下手机,能很快进入学习状态。”部分宿舍甚至形成了“约自习”的氛围,整体学风日益浓厚。学生卓文君表示:“这14天像一个‘习惯孵化器’,从被动遵守到体验效率红利,最终转为主动坚持。”
基于前期的良好成效,财政税务学院已从最初的14天打卡挑战,升级为全周期、全过程的无手机自习常态模式。活动发起人、财政税务学院党委副书记张梅芳说:“我们希望‘专注学习’从限时活动沉淀为可持续的学习习惯,让更多学生受益。”
在浙财大,像这样始终围绕激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推进教风、学风、作风“三风”建设的实践活动还有不少。在这些活动里,学生们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实实在在的参与者与推动者,他们主动探索专业知识,远离数字纷扰,用行动诠释对知识的敬畏、对成长的追求。
“制度是‘护栏’,不是‘代驾’。”负责活动组织的学生华诺茜表示,“我们通过把‘要我学’设计成‘我要学’的闯关游戏,来让制度悄悄‘隐身’,让自主成为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