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新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25年7月1日 星期

校地直通助共富 凤桥酒香飘万里
平阳县职业教育中心点燃乡村振兴发展引擎
图为“校地直通助共富”公益项目签约现场。

□李玲丽

村道绿意盎然、球场修葺一新、村咖豆香绕垄、酒坊酒香沁脾……烟火气与诗意交融,年轻人与村民同“醉”。近日,平阳县政协将“请你来协商·民生议事堂”专题协商活动办到了鳌江镇凤桥村,让一个崭新的“酒香凤桥”惊艳亮相。

凤桥村原是鳌江镇上一个“弱散乱”的村子,如今已摇身变为文旅兴盛、产业重振、人才回流的美丽乡村。变化始于去年。平阳县职业教育中心携手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推动“校地直通助共富”公益项目落地凤桥,通过党建引领,构建起产教深度融合、校地联动育人、特色品牌共树的乡村振兴模式。

优质资源下沉 盘活乡村经济

“校地直通助共富”公益项目启动前,平阳县职业教育中心副校长芮彩凤参与了多轮次的调研与研讨。她发现,凤桥村有深厚的酿酒文化,村民周茂书开创的“平凤酒”商标就曾兴旺一时,黄渎酒近年来更成为该村特色产品。

但酒香也怕巷子深,如何将黄渎酒共富工坊真正打造成能带动全村经济腾飞的引擎,是摆在凤桥村面前最大的难题。“我们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代运营等创新举措,帮助共富工坊拓宽销售渠道,激活传统农产品的市场潜力。”芮彩凤积极为该村出谋划策。

依托同处鳌江镇的地缘优势和电子商务等专业资源,平阳县职业教育中心迅速行动,不仅集结起一支专业师生团队,还依托中高职一体化办学项目,将高职院校资源一同引入凤桥村。“我们打破围墙,将学校的专业优势与凤桥村的实际需求精准对接,在市场开发、包装设计、电商主图与详情页设计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芮彩凤自豪地说,自项目启动以来,学校已帮扶黄渎酒坊实现销量提升近15%,仅桶装黄渎纯粮料酒就已售出1600余斤。

除了丰富的酒文化,凤桥村还有悠久的渔业文化、龙舟文化,以及大米、玉米、农家酒、豆瓣酱等特色农产品,但缺乏系统梳理和品牌打造。为促进产业升级、盘活乡村经济,平阳县职业教育中心针对这些项目的难点堵点和突围路径等关键环节进行了深入研讨,提出了许多创新性的意见和建议。

“我们要变‘输血’为‘造血’,将专业硬实力真正转化为共富生产力,帮助凤桥村实现从环境美到产业兴的转变。”芮彩凤如是说。

引导青年回流 搅动人才春水

今年春季以来,每到周末,凤桥村的田间地头就会出现许多年轻人的身影——有人手持农具,在村民指导下播种玉米;有人扛起设备,用镜头记录生产劳作的场景;有人开起直播,在一声声“上链接”中带货助农……在产教深度融合的同时,平阳县职业教育中心还将实战育人理念融入“校地直通助共富”公益项目全过程,将软文编写、田间劳动、影像拍摄等实践内容纳入学生学分评价体系。

为此,4月8日,平阳县职业教育中心与凤桥村共建耘彩研学基地,以“专业实践+劳动教育+乡村振兴”为内核,整合校地资源,搭建起职业教育服务乡村发展的实体平台,引导“三农”人才,尤其是年轻人回流乡村。“乡村要发展,人才是第一位的。”校长陈明亮认为,要以耘彩研学基地为载体,一边吸引本土青年及乡贤带着好的项目回流乡村,一边激发中高职学生的就业创业热情,为凤桥村积蓄起一池青年人才春水,让职业教育真正成为乡村发展的人才引擎。

“耘彩研学基地为我校专业提供了真实项目载体,助力学生实现从理论到应用的跨越。”陈明亮介绍,包括共富工坊、研学基地在内的大量鲜活案例已被融入学校专创教材。此外,学校还计划围绕农耕体验、技能实训、文化传播等主题开展系列活动,在凤桥村打造“田间课堂”。

接下来,校地双方还将通过多元化研学活动,积极探索“作坊+文旅+研学”的深度融合发展新模式,打造酒文化体验基地、农耕文化体验园等,推动凤桥村从“卖产品”向“卖体验”“卖文化”转变,推动教育链与产业链深度衔接。


上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