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新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年7月1日 星期

浙外:阳光资助赋能学生成长


本报讯(记者 金 澜 通讯员 陈 茜)“亲爱的同学,学校已将暖心用餐补助打至你的校园卡上,请注意合理膳食、补充营养、安心学习。”最近,浙江外国语学院学生小王的手机上跳出了一条推送信息,是学校的补助到账了。

为了在精准识别贫困学生的同时保护他们的隐私,浙外推出了“暖心饭卡”行动。“无需学生申请,我们每月通过食堂消费数据抓取中、晚餐用餐次数在40次以上且单餐消费低于平均水平的‘隐形困难’学生名单,经辅导员复核,于次月将100~150元的补助打入学生饭卡中。”该校党委学工部资助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最好的关心是润物细无声,名单只有学校和学生本人知情。

这样的暖心关怀并非特例,浙外重视资助育人工作,实施“阳光工程”,形成了从入学到毕业、从经济保障到发展赋能的闭环式资助育人矩阵:新生报到当天,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床上用品大礼包”“爱心电话卡”“入学第一餐”暖心餐券等;每年寒假前向所有经济困难学生发放返乡路费补助等,近5年已补助195万元,使3712人次受益;每年秋季学期末,向所有在库经济困难学生发放300~500元的餐费补助,帮助学生安心复习应考……这些恰到好处的默默关爱,是贫困学生刻苦学习、奋勇向前的最大助力,也是增进师生关系的润滑剂。

“辅导员主动找我谈心,打消我的顾虑,真的很细心、很贴心。”西方语言文化学院学生小张起初顾虑重重,没有向学校申请困难认定。“暖心饭卡”行动开展后,她的情况被系统捕捉到,并发到了辅导员的手机端。辅导员立即找到小张谈话,并帮她补办了认定手续。此后,辅导员还常常给小张发送问候信息,及时了解她的学习和生活动态。

这两天,教育学院贫困学生小曹正在收拾行李,准备参加学校组织的暑期赴北大交流学习活动。这一切得益于学校的资助政策。记者了解到,学校给在校生提供了不少交流学习和实习实践的机会,但费用令贫困学生望而却步。为此,浙外设立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出国(境)学习交流资助项目、暑期赴北大交流学习资助项目、毕业求职实习交通补助等,让贫困学生勇于抓住机会,走出校园开阔眼界、积累经验。小曹表示,有了学校的支持,现在自己能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聚焦到个人发展上,定将好好学习、回报社会。

“每一个为梦想奋斗的学生都值得被关注、被肯定。”该校党委学工部副部长、学生处副处长方盼说,“我们将继续深入推进‘阳光工程’,不断提升资助工作水平,赋能学生成长成才。”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