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构建适合幼儿天性的课程体系、孵化德艺双馨的教师、营造良好的幼儿园文化氛围,实现艺术赋能幼儿全领域融合发展。
□宁波市海曙区石碶街道 雅悦幼儿园 陈 霞
艺术教育作为“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幼儿审美情操、表现力和自我表达能力的关键途径。秉持“美润童心,悦见生长”的办学理念,努力实现艺术赋能幼儿全领域融合发展的办园特色,笔者在幼儿园逐步推进“美”的追求和实现:首先,构建适合幼儿天性的“美悦生活”课程体系,让幼儿在日常学习中感受“美”的存在;其次,孵化德艺双馨的教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艺术素养,以便更好地引导幼儿探索艺术世界;最后,营造良好的幼儿园文化氛围,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凸显全领域融合发展的雅悦特色,让每个幼儿在实践中感受艺术、体验美好。
一、构建适合幼儿天性的“美悦生活”课程体系
为了给幼儿营造充满艺术气息和活力的成长环境,幼儿园构建起“美悦生活”课程体系,不仅深入探讨音乐的核心,还从更广阔的视角探索“音乐与生活”的深层意义,培养具有“悦动、悦言、悦探、悦群、悦创”特质的“五悦”幼儿。
课程围绕自我和谐、亲近自然、社会乐趣、音乐相伴等主题,分基础课程与特色“音悦”课程。通过“形之感知”“戏之乐”“法之学”“美之创”“情之陶”5条实践途径,培养幼儿的审美和生活能力,促进幼儿成长。在这一框架下,“音悦”课程融入“美悦生活”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得到优化,更加注重幼儿学习经验与资源的有效利用,确保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既灵活又实用,便于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
同时,幼儿园充分营造充满艺术气息的活动环境,促进幼儿音乐表达与欣赏能力的提升。此外,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和演出,激发幼儿的兴趣与创造力,使他们在愉悦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二、孵化德艺双馨的教师
教师的成长与发展直接影响着幼儿的教育与成长。只有德艺双馨的教师,才能更好地帮助幼儿在艺术与生活中找到自我,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与审美能力。幼儿园开园之初,师资整合是一项重要任务。专业组教师不仅要具备艺术才能,还要具备带班能力,但许多教师的带班经验几乎为零。基于这一情况,为打造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幼儿园采取了分层发展和定向培养两大策略。
根据教师的专业发展阶段、类型和素养模块,考虑其实际专业水平、工作年限和入园时间,幼儿园实施分层培养措施,将教师的艺术修养与道德情怀培养有机结合,使其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体现教育的核心价值。针对新入园教师,通过“日反思10分钟”“师徒共联课堂”“课程小故事”三步走策略,聚焦日常保教培养教学能力,确保其在专业技能上快速成长,为今后走上德艺双馨之路打下坚实基础。针对骨干教师,通过每次30分钟的先行学习,拓展专业学习的深度,确保其在艺术修养上不断进步。采用头脑风暴式的团队深度研修,培养教师的领航力。举办业务竞赛,骨干教师携手共进、自我磨砺,提升专业内涵,增强团队凝聚力。针对名师,开展优势领域的定向研究,提供个性化的发展载体,量身定制职业发展规划。同时,拓宽园外学习平台,帮助其开阔视野,提升职业高度。
此外,幼儿园还根据教师的优势特长,以教师自身需求为前提,建立工作室和辅导站,教师自主申报加入团队,接受点对点的定向培养。
三、凸显全领域融合发展的雅悦特色
幼儿园应把艺术作为幼儿审美能力的理想载体,促成实现幼儿全领域融合发展。通过艺术引领的教学方式,将艺术与语言、科学、社会、健康等课程内容有机结合。比如,利用音乐节奏和歌词强化语言表达能力,在艺术探索活动中走进大自然,通过音乐剧角色扮演培养社交技能,通过音乐舞蹈提高身体协调性,等等。这种融合加强了幼儿跨学科知识运用能力,提升了他们的综合素养。此外,组织丰富多彩的艺术演绎活动,如举办音乐艺术节、音乐剧展演、器乐音乐会、画展等,促进了幼儿艺术素养的提升,强化了团队合作意识,形成了师幼互促的良性循环。
全领域融合发展是一个全面且复杂的过程,还需要家庭、社区等多方的配合。为了更好地实现艺术赋能幼儿全领域融合发展,幼儿园将继续开展跨学科研讨和项目式学习,建立多元评价的体系机制,探索家庭作业和社区合作并举等方式,进一步丰富艺术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体验,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互动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