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运用好《语文作业本》中的实践探究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玉环市陈屿中心小学 王素仙
语文课程注重实践性与综合性。据此,《语文作业本》中编排了一些需要学生动手操作、参与实践的习题。教师要以这些习题为连接点,沟通课堂内外,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家庭、学校、社区等多方面的教育资源,参加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将学习与实践紧密相连,有效延伸语文课堂。
一、阅读拓展,丰厚素养
教师应依托《语文作业本》中的拓展阅读题,深入挖掘习题中的文化内涵,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主题拓展活动。活动形式应多样化,集阅读、展示、交流于一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进而丰富其人文素养。
例如,在五年级下册《景阳冈》这一课的作业本第6题中,学生被要求设计梁山好汉卡。为完成此题,学生需要阅读《水浒传》,收集并整理好汉故事。结合此题,笔者在班级里开展了以“走近梁山好汉”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为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笔者设计了一系列项目活动:读好汉故事、讲好汉故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水浒传》中形形色色的人物;画好汉人物、演好汉人物,旨在将书中的英雄形象生动地再现于课堂上。在活动中,笔者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使其愿意走进名著的世界。随着阅读的深入,学生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拓宽了人文视野,不仅获得了丰富的课外知识,还提高了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无形中培养起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活用小练笔,提升表达
《语文作业本》每课的最后一题往往会安排小练笔,通常依单元语文要素设计,以课文内容为基础,结合文本的语言特色,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写话材料。在写小练笔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感悟,还能提升写作能力。教师可以借助小练笔检测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落实语言训练,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一个习作单元,其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课文《夏天里的成长》作业本中的第4道习题凸显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在课堂上,笔者利用此题指导小练笔:先是师生共同学习,通过找关键句提炼信息,正确地填写作业本第4题中的表格,明确文章的表达方法;接着交流夏天还有哪些动植物在迅速生长;然后围绕中心句,仿照课文第二段,选择一两种生物,写一写它们飞速生长的状态;最后进行交流评价,修改小练笔。教师通过针对性的指导和及时的交流反馈,降低了学生的写作难度。学生可以借鉴文段的表达方法进行仿写,在不断的练习与修改中逐渐掌握写作技巧,提升表达能力。
三、联结生活,活学活用
《语文作业本》的编排充分体现了“与生活紧密联系,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编写理念。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作业本中的习题,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融入日常生活中,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找寻语文之美,拓展知识视野。
例如,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首次安排了综合性学习活动,这一活动贯穿整个单元的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以传统节日为核心展开,巧妙地将单元主题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作业本上安排了综合性学习活动提示,指导学生开展活动。笔者借助作业本中的习题,引导学生系统有序地开展活动:首先,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内进行细致分工,共同搜集并整理与传统节日相关的资料;接着,组内成员商量如何展示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如通过制作PPT、做手抄报、拍摄短视频等形式;最后,集中展示学习成果,与其他组交流分享,共赴一场传统节日的文化盛宴。在活动中,学生们走出课堂,走进生活,通过查阅资料、访谈长辈等方式,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同时也锻炼了信息处理和合作沟通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语文作业本》是语文课堂的有效拓展,能够帮助学生拓宽文化视野,培养阅读习惯,提升写作与实践能力。教师应善用此资源,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感受语文魅力,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