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教师周刊▪全民阅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25年4月11日 星期

100个工具支撑一所农村学校的读写探索


□本报通讯员 洪 岳

沿着义乌双江湖,穿过一片民居,就来到江湾小学。该校依水而建,因此,以“育人如水”为校训。

走进校园,最显眼的是一楼大厅的振蒙学堂——语文学科资源室。学生平时会趁午休间隙来这里开展项目化读写活动。这里陈列着10多件写作模板,分别对应着写景、叙事、状物、记人等不同模块,为读写能力较弱的学生提供基础性支架。此外,还有词汇箱、句式库、金句包等表达工具让学生习作锦上添花。

每一间教室的墙壁上都展示着“阅读日历”,呈现着本班开展阅读活动的过程:故事导图、妙语佳句、阅读会纪要……5年前,这所农村学校就开启了项目化读写实践,倡导每个班级都应是一间“读写教室”。

丰富的读写工具能够将复杂的读写任务分解为一个个小的、易于操作的子任务,为学生降低学习难度。

善水广场的“桂花书桌”、书画长廊的“故事讲坛”、综合大厅的“成果秀场”、教学楼每条廊道下方的“三角书屋”……无处不在的读写空间,让师生们时时都能徜徉于书香之中。

“故事山”以绘制登山路线的方式梳理书中情节。“汉堡包”则将好书的细腻描写囊括其中,用丰富的图表支架助力学生不再将读与写割裂。“问题墙”是大家最爱打卡的地方,不管是谁,只要在墙上写下问题,或者在问题下展开解答,就能得到学校奖励的“水滴券”一张;而在互动中留下的参考书目,激起了更多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方便大家更好地参与其中。

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每一个班级都有自己的班刊。这些班刊有着一个相同的栏目《我眼中的江湾》,里面或描绘学校四季变化之美,或科普校园中植物的相关知识,图文并茂,都是学生运用写作技巧获得的最新成果。

有人会情不自禁地惊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之强。其实,这是缘于他们“边写边干”的独特技艺。你看,操场上有学生在丈量跑道,还有学生在一旁画着什么,凑近一看是一本彩色图册。原来,下个月要举行趣味运动会,相关学生正在为体育教师提供策划方案。

从多媒体程序到具象化支架,江湾小学积累了100种读写工具。一个“数据包”(资料)、一串“糖葫芦”(问题链),甚至一份简单的表格,都是师生共同自主开发的。它们已成为学生个性化自主阅读的有效手段。

而红领巾直播间、演播室等信息化设备,营造出各种模拟情境,以促进“钉教学、云讨论、微调查、深探究”,帮助学生将抽象模糊的文本转化为具体清晰的图像,从而能更好地理解、运用和表达,解决过去困扰学生的“读不下”和“写不出”难题。

阅读是涵养,写作是输出。作为一所农村学校,江湾小学坚守“写作育人”的理念。近5年来,76.5%的学生在校级及以上刊物发表文章,其中6名学生出版个人专著。


上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