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教育考试院评估部主任 张 丰
自《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出现“学习任务群”这一说法后,新一轮的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中出现了大量关于任务与学科素养培养的讨论。“任务学习”成了如今的热词,也成了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种追求。
学习任务的设计已成为教学设计的核心。在聚焦任务的探索中,教学设计越来越突出学习中心,越来越重视对学习的研究,并为素养导向学习提出了促进学生学习进阶的实践路径。
一、何谓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是指学习者经历的有目标的,注重认知、交往或实践过程的,问题指向型的活动。
首先,学习任务是有目标的活动。目标可能事先已明确,有预期的,也可能是临时确定的,期待学习者发生的变化;可能是体现学科特点的目标,也可能指向某一综合性的理解与素养。
其次,学习任务注重认知、交往或实践过程。它承载着学生的认知学习、技能学习与社会性学习。因为任务包含注重过程与责任的积极意义,因而应有一定的开放性,且内蕴育人意义。
最后,学习任务是一种问题指向型的活动。问题是任务中的重要元素,它可大可小,是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关键。
学习活动形式多样,涵盖很广,可以是纸笔形式、会话交流或实践操作等;活动规模可大可小,时间可长可短;可以是个人独立的活动,也可以是团队合作的活动。
二、为什么要聚焦任务
20世纪80年代以前,国际上教学设计的主流方式是以具体的教学目标来统筹教学设计过程,先对综合的内容和任务进行分析,将其分解到能够用教学行为目标加以描述,再依据每一个具体教学目标的性质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这种目标驱动的教学设计思路延续了很多年。
只有当学习者主动参与到真实任务中才能促进学习,形成迁移。聚焦任务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范式的核心方法。我国晚于欧美国家,于本世纪初开始兴起,其出现是教学设计研究的重要发展。
(一)聚焦任务有助于从学科本位的教学转向学生本位的学习。从以学科目标为中心来构思教学过程,到以落实学习目标的任务为中心来构思教学过程,教学设计理念悄悄前进了一步,从学科本位的教学设计向学生本位的教学设计靠近了一步。以任务为中心,有助于克服零散的知识技能教学所可能导致的知识、技能与态度的分割化、碎片化的问题,形成一定的目标结构。
(二)聚焦任务是推动有效学习、转变学习方式的抓手。正如教育心理学家安德森的有效教学模式所主张的“任务统筹教学”“学习先于讲解”一样,任务就好像是一个“宿主”,人们将学习内容(相关知能)寄存在完整任务中,任务成为落实学习的重要介质。聚焦任务强调做中学,要求学生自主学习而非教师主导;注重利用学生的内在动机,因为学生的进步源于自我吸收的逐步积累而非学习时间的长短。
(三)聚焦任务有助于实现个性化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学习者个体的需要提供脚手架。对于能干的学习者,任务难度可高些,指导和辅助相对减少;对于能力相对弱的学习者,任务相对简单些,多一些指导和辅助。让有能力的学习者尽量单独完成任务,教师就有时间为基础薄弱者提供辅导。
(四)聚焦任务有助于学生以多样的角色更深度地参与学习活动。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范式中,学生既是学习者,又是自我管理者,还是合作学习者。学生完成任务时,需要自我管理学习进度,逐步提高学业责任感。它支持合作型的学习活动,包括讨论、小组合作、演讲、同伴互评等。在这样的机制中,学生自然就能互教互学。
三、应该聚焦什么样的任务
在教学中需要一定的练习任务,以加深对概念、事实的记忆,提高阅读、计算的熟练度,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促进高阶思维的发展,应多设计以下类型的任务。
一是真实实践任务。聚焦任务的学习其实是要还原真实性学习。要引导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实践中学习,基于真实体验展开思考探究。例如,请学生准备一盆水,尝试着将一只皮球往水里按。思考:把皮球按入水中时,手上有什么感觉?比较把皮球刚按入水中时,与皮球整个浸入水中时,手上的感觉有什么不同?请学生猜测影响浮力大小的可能因素。学生可以通过这个简明的任务,在加强实践体验的同时,促进知识理解。
二是分析例证任务。分析性和评价性任务能让学生深入理解与评鉴,并促进其批判性思考。例如,Smog City是一篇科幻小说。教师请学生列举科幻小说的3个特点,并用文中的例子来证明这3个特点。这时,学生就不能停留在科幻小说特点的背记上,而必须切实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并在完整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深入思考。因此,教师在教学指导前,应先明确学习任务,并前置设计评价任务。其目的是以学习任务促进初始学习,帮助学生从无知转向已知;以评价任务确定学生是否或能否达到学习期望;以练习任务加深记忆力(如概念或事实)、熟练度(如阅读或计算)、自主性(如打字或乐器演奏)。
三是问题解决任务。当前学生经历太多由标准答案引导的习题解答,缺乏真实情境的问题解决。教学活动必须更多地让学生以真实情境问题为载体,通过多样化的实践参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例如,让学生设计与制作智能门禁系统。可以先请学生解构智能门禁系统,探究其原理,画出其电路图;再请学生选择材料,设计与制作智能门禁系统,通过测试迭代,让特定卡片打开系统。在这一任务中,学生在问题解决的驱动下学习电路图、电磁感应等知识,开放性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在过程中,教师只是一名促进者,不能为帮助学生获取知识而直接提供信息或答案,而应鼓励学生自己学习探究与自主建构。
四是整体综合任务。要引导人们从关注“局部任务”转向“完整任务”,以完整任务驱动学生的学习,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发生。我们应把理解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性任务作为学习和教学的驱动力,注重整体化设计,加强综合性学习。可按照任务难易或问题解决逻辑编排子任务序列,按“从扶到放”的原则逐步减少各任务的支持力度,形成变式充分的学习任务系列。教师在布置整体综合任务时,应完整呈现并告知目标任务;要直面学生差异,注意任务与学生水平相适配;要重视若干子任务的有机组合,关注子任务序列对有效学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