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金 澜)跟随非遗传承人学习青瓷技艺,听白云商会旗下文创企业代表介绍现代青瓷产品的设计理念、营销思路、创业前景……最近,衢州学院外国语学院学生走进非遗实践教学基地姑蔑窑火衢州青瓷艺术馆,参与了一场由学校、商会、非遗传承人三方联动组织的研学活动。
2022年3月,衢州学院提出“非遗进校·三育融通”育人工程。此后,在校内搭建起多个非遗学习场景:劳动课学蛋雕,社团活动组织练古琴,非遗文化节上听常山歌谣、品尝水晶糕……衢州学院教务处处长林峰介绍,学校把一个个小场景融入校园文化中,目前已开设30门非遗相关课程,成立9个非遗社团,且每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都会联合地方政府组织开展非遗文化节,邀请民间非遗传承人进校园。
此外,学校还把触角延伸到了校外,搭建校外实践场景,与行业企业共建非遗实践教学基地10个,形成了“校内工坊+非遗研学+企业实训”的多维矩阵。在校外场景中,学生亲眼见证非遗技艺商品化的全过程,与企业导师畅谈创新发展。从学校化工专业特种纸模块专业实验室、浙江龙游辰港宣纸有限公司再到仙鹤股份有限公司的实践教学基地,深度参与学校“纸说非遗”体美劳特色育人项目后,2021级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杨涛意识到所学专业大有可为,“古法技艺+现代科技”是努力的方向。
衢州学院院长郑友取表示,接下来,学校将进一步发挥和放大非遗文化育人功能,使其具有高阶性、融通性和地方性,实现以体强志、以美化人、以劳促创的育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