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金 澜
今年,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周活动的主题是“同守护 共成长”。连日来,全省教育系统联手消防、公安、交通、应急、卫健等部门联合开展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周活动,让学生们在沉浸式体验中增强安全意识。
在杭州,伴随着口号声,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操场上,18支学生战队上演了真人版“极限挑战”:手持灭火器的学生们飞速奔向模拟火源,白色干粉喷涌而出,通过团结协作完成了一场灭火接力;在温州,鹿城区融媒体中心联合鹿城区教育局创新推出AI宣传曲——《安全成长伴我行》MV;在台州,天台县白鹤镇中心小学组织“最佳反诈小演员”竞演,学生们通过角色扮演和案例演绎,普及防诈知识;在丽水,莲都区长岗背小学校园“安全教育频道”的“小主播”们,做起了防校园欺凌专题报道……
学生安全是千万家庭的牵挂。自2004年浙江启动平安校园建设以来,省教育厅始终将安全教育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持续深入开展包括交通安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实验室安全、危化品安全、天然气安全、特种设备安全、校园周边环境安全、毒品预防以及防溺水、防电诈等主题在内的宣教活动。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省市区三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开展主题安全教育30余次,全省中小学校开展各类安全讲座、公开课等共计2万余次,落实安全教育进课堂、进课程,中小学教材中涉及安全教育的内容近300课时。
省教育厅校园安全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学生安全事故涉及面广、牵涉人数多、社会影响力大,应秉承“教育在先、预防在先”的治理理念,前期教育科普工作尤为重要,要在学生们心中种下一颗安全的种子。为此,省教育厅在每年年初召开安全工作会议,顶层谋划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制定下发《年度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责任清单》,将安全教育纳入省市县三级年度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和平安校园考核。自2022年以来,浙江立法将安全知识普及、安全生产教育纳入中小学校教学内容。此后,中小学地方教材《人·自然·社会》添加了安全知识,中高考和学考选考包含安全知识内容。
安全教育的重要责任人是教师。为了提升教师专业度,我省43.8万名教师参加了中小学幼儿园教职工安全素养在线培训;全省7000余名法治副校长主动对接学校需求,每年举办上万场专题讲座,提供法律援助;省水上救生协会、杭州市临平区元培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公羊公益救援队等公益组织针对防溺水、反欺凌、地震逃生等主题走进各地各校,提供专业指导。重点群体重点关注,2024年,我省累计20万余名教师走访了300万多户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留守儿童为主的家庭,把安全教育送上门。
今年年初,省教育厅在全省启动实施了全省校园安全管理干部、教职员工安全素养提升行动计划,通过实施分层、分级、分领域的安全轮训,推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安全管理干部、教职员工提升安全素养和实操技能,打造“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校园安全文化,推动校园安全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形成“人人都是安全员,个个都是指挥员”的良好局面。接下来,我省将进一步研究制定安全教育评价体系,加强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安全体验教室建设,逐步做到“一校一室,一县一馆”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