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应对AI时代的竞争挑战,作文命题需要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信息处理能力。
□朱建人
一年一度的中高考已经进入倒计时。时下正值新一年各个中高考命题班子的筹划准备阶段。而语文试卷中的作文命题无疑是重头戏。AI来了,作文命题思路是否需要调整、命题形式该如何改变,当是个“重中之重”的研究项目。
这些年来,不少中高考的作文命题依然在迫使学生写套路化、文艺化、伪圣化的作文。而AI的出现,让我们意识到,那些以话题、材料、命题或半命题等形式出现的作文题目,考量的是学生模板化输出文字信息的各种技巧及其熟练程度,与学生真实的思维水平并不形成正相关。面对这样形式的考题,在拥有海量信息并能极速进行信息加工的AI面前,考生根本不是对手。由此可见,AI来了,作文命题的改革势在必行。
那么,如何来破解?实际操作起来的确有难度,但大的方向可以确定下来:需要通过有效的命题,使考试作文真正能测量出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和思维能力。并且,为了应对AI时代的竞争挑战,作文命题需要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信息处理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命题者就必须立足于AI时代,以面向未来的姿态,主动转变传统的作文观,改变固有的命题思维模式,去思考作文对于促进人的终身发展的价值意义。其中可能需要调整的思路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需要规避可能由传统命题的缺陷导致的评价信度缺失问题。AI在生成套路化作文方面有着非凡的能力且表现出色,使文本呈现出千姿百态,在一般阅读中少有雷同之感。因此,作文命题需要尽可能避免依赖固定模式和出现常见话题,以破除借助AI技术进行“宿构”的魔怔,转而设法切实考查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表达水平。鉴于此,可以通过情境化和任务驱动的方式来确定项目化作文题目。这类题目通常是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生活情境或任务,提出自己的见解或解决方案,其写作内容有着较强现场感和受众意识,考量的是学生即时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水平,能有效地提高作文评价的信度。
二是将作文命题视作促进培养学生关键能力与创新精神的载体。这是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要求,也是AI时代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从这一点出发,作文命题需要避免语言表达的冗赘、模糊和伪文学化倾向,强调关注学生的理性思维和语言表达的准确得体与逻辑性。并且,在内容的设计上需要贴近学生熟悉的当下生活实际,避免观点立场的影响与束缚,让学生思想观点的表达更具开放性和包容性,以鼓励学生养成善于深入分析问题、表达真实情感、提出富于创新性主张的意识和能力。
三是通过优化评价指标以引导学生强化语言表达基本功和提升思维能力。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从某种程度上说,一个人的语言水平反映的就是一个人的思维水平。就写作而言,这种语言水平并非以辞藻的华丽程度为标准,而更重要的是反映在语言表达的准确、流畅和得体。因此,作为日常教学的导向,在考试作文题目评价中,需要强化考量语言表达的扎实性、文本结构的逻辑性和思维见地的独到性,而非语言技巧的花哨或文章结构的出彩。当然这同时也在考量阅卷教师的写作观念与专业素养。因此,提升阅卷者的作文评价能力,甚至设定作文阅卷者的资格条件,也是对作文考题改革的必然回应。
毫无疑问,AI的崛起,既对中高考作文命题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同时也提供了良好的改革契机。如若借助AI的兴起,破除近年来作文命题中固有的种种弊端,为中小学的作文教学引领正确的方向,则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