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鼓励学生在习作中写出自己的真感觉、真性情。
□金华市金东区教育体育局教育中心 黄利群
习作是学生对生活和生命真实感悟的自然表达。然而,当前的习作教学面临许多问题,最显著的是许多学生将习作视为一项艰巨的任务。在写作过程中,他们往往只是简单堆砌文字,忽略了情感的真实表达。教师的任务是恰当运用情感因素,引导学生通过情感共鸣,用自己的语言真实地表达。这是习作教学的第一要义,也是最终指归。
一、积累常态化,滋养情趣
情动而辞发,披文以入情。一篇文章若是缺失情感,那么再精妙的结构、再精美的词语都无济于事。但是,情感的滋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需要长期的积累。
(一)链接生活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深入生活,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使五彩缤纷的生活成为他们创作的源泉。比如,教师通过组织班级大扫除,让学生了解打扫的步骤,以及打扫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学生只有亲身经历才会明白合作的重要性,体会劳动的艰辛。有了体验,学生才能把事例写得生动;有了思考与感悟,文章才会有活力。
(二)阅读经典
阅读是吸收,习作是输出。阅读经典是丰富情感体验的有力支撑。学生通过阅读经典名著和背诵优秀古诗文,可以丰富语言积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写作思路,更能发展思维,润泽心灵,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统编小学教材中的《快乐读书吧》栏目都推荐学生阅读大量经典书籍,学生在课内习得方法,应在课外阅读时积极运用。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学会摘抄积累。
二、选题趣味化,唤醒情趣
习作的选题直接影响学生习作的兴趣。选题只有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学生才能感同身受;选题只有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才能有话可写,字里行间才能流露真感情。
(一)坚守单元习作主阵地
无论是普通单元的习作选题,还是习作单元中的选题,统编教材始终秉承综合性、实践性的原则,努力将选题贴近学生的生活,积极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唤醒学生的表达欲望。例如,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习作主题为“我的植物朋友”,引导学生走进生活,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等方式观察植物,并以记录卡的形式记录下来。教师在教学时要借助趣味化的选题唤醒学生的情趣,引导学生遵从自己的内心,看到什么就写什么,听到什么就写什么,鼓励学生的个性化表达。
(二)充分发掘教材新资源
教师应充分发掘教材中的练笔资源,创新选题。例如:学习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写一写家乡最美的季节;学习三年级下册《肥皂泡》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游戏记录下来;学习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之后,教师可以借机引导学生写一写自己眼中的乡下人家是怎么样的。总之,教师在设计练笔活动时要趣字当头,立足学生的年龄特点,创建学生熟悉的话题,让学生真实地表达。
三、过程系统化,丰富情趣
构思和表达是完成习作的关键环节。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策略来丰富学生的情趣,实现真实写作。
(一)创设情境
在习作开始前,教师不妨根据内容并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和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创设适合写作的情境,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让学生在特定的气氛中“情动辞发”。除了借助图片、文字,教师还可以借助游戏活动、戏剧表演等多种形式创设情境。情境的魅力就在于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巧妙的情境创设,能引导学生自然地进入写作状态。
(二)例文引路
在习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精读课文中描写精彩的段落,发挥其言语结构上的示范功能,提升学生习作表达的能力。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学情适当调整教学内容,把习作例文用活,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习作需求,切实帮助学生解决习作中遇到的难题。
(三)形式多样
当学生有充分的表达欲望时,教师应鼓励学生选择最契合的形式表达情感。比如,笔者在开展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习作主题“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教学时,有学生以日记的形式介绍,有学生进行童话创编,还有学生以绘本的形式展现。没有了限制,学生就能选择自己擅长的表达形式吐露心声,情感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激活与释放。
总之,在习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情”为纽带,以“思”为核心,以 “练”为手段,淡化习作应试的要求,实现学生从“要我写”到“我要写”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