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回顾 近期,全国多地逐步推进落实普通高中双休制度,浙江杭州高一、高二年级全面停止周末返校;江苏扬州、南通等地高一、高二双休,高三调整为单休……对于这项改革政策,学生、家长、教师、社会反应不一。
期待这股“风”吹向更多地方
□李 平
近年来,迫于升学压力,一些普通高中把学生原本应该享有的双休变成了单休甚至不休,这似乎成了大家心照不宣的“共识”。这种现象普遍存在,在高三毕业班尤其突出,长此以往,造成学生睡眠不足、心理问题频发等。近期多地发文恢复双休,其实是一种反内卷的探索,其本质是通过制度调整引导教育回归“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高中双休政策的推行,其积极意义不仅在于缓解学生的身心压力,更在于推动教育从“时间消耗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重构人才培养的底层逻辑。当然,高中双休政策不能仅仅满足于时间上的调整,更重要的是让双休真正转化为学生自主探索、个性发展的“加油站”。这考验的是评价体系的重塑、社会共识的重建。2025年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整治“内卷式”竞争列为重点工作之一,教育系统则通过减负措施等响应该政策。多地推行高中双休政策,是在用实际行动支持“教育反内卷”。
在人工智能盛行的当下,双休政策最深远的价值在于将学生从“学习机器”还原为“完整的人”。双休政策看似“让”出了两天时间,实则腾挪出了成长最珍贵的空间——当把双休真正还给学生,学生便有了更多的时间开展体育活动、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好奇心得以萌发,创造力获得滋养。当教育不再被时钟切割,当学习真正回归生命的节律,我们收获的不只是更高的分数,更是一代能感知幸福、创造价值的“完整的人”。那些丰富的经历塑造的,不仅是知识储备,更是人格底色——而这正是人工智能时代人类区别于机器的核心竞争力。
教育是需要“留白”的艺术。只有当学校敢松绑、家长能放手、社会善托举时,才能让双休政策真正释放其育人价值。期待这股“风”吹向更多地方,期待高中双休制度真正落地实施,让学生能在更健康、更科学的教育环境中成长,在学业和综合素质发展上实现更好的平衡。
防止双休沦为“纸上福利”
□夏熊飞
高中双休政策的推行若缺乏系统性改革配套,存在沦为形式主义的风险。事实上,尽管推行双休制度,但部分学校仍以“自愿培训”等名义组织周末活动,实际上并未真正落实双休,导致政策效果打折。
因而,要保障双休实质性推进,就得凝聚多方合力。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具备“一盘棋”思维,避免区域执行差异引发不公平感。在相关政策发布后,还要对各地各校的落实情况予以监督检查,防止双休沦为“纸上福利”。
打破以升学率和分数为核心的内卷式竞争理应成为社会共识。学校要摒弃“用时间换成绩”的落后“战法”,积极响应双休政策,不可阳奉阴违,说一套做一套。推行双休政策,实则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一次深刻革新。双休让教师和学生都能得到必要的休息,避免他们长期打疲劳战,张弛有度,对教学、学习效果的提升都大有裨益。教与学的时间被压缩了,也能倒逼学校、教师进一步提质增效,从题海战术转向精准教学。比如一些学校通过引入AI学情分析系统,大幅提升知识点讲解效率,课堂质量显著提升。学校能在保证教育质量上给家长信心,家长自然也会大力支持学校推行双休的决定。
作为学生监护人,家长除了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更应该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要打破那种“多学一天=多刷一套题=多一分胜算”的认知。事实上,不少孩子因为高强度、长时间的埋头苦读而产生各种身心问题,一些极端事件也时有发生,教训不可谓不深刻。家长除了要积极支持双休政策,更要在周末承担好对孩子适度学习的监督引导责任,避免让手机、网游等占据双休时光,同时要谨防孩子陷入“表面减负、实际加码”的循环。
双休是学生的正当权益,也是保障他们健康成长的重要一环。培养一个身心健康的人比什么都重要。
提升学生自主管理 能力是关键
□关育兵
多地推行高中双休政策,之所以引来一些家长质疑,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担忧孩子缺乏自主管理能力。提升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成为双休制度顺利推进的关键。
人的成长,不只是年龄的增长和学历的提升,更是各项能力及综合素养的与日俱增。学会合理安排周末时间,不仅是高中生的成长课题,更是为他们的未来奠基。学生要制订合理、详细的计划,确保学习与休息的平衡。通过设定目标和自我监督,逐步培养自律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避免沉迷网络游戏。同时,高中生要利用双休发展兴趣爱好,既能放松身心,又能提升综合素质。
学校在提升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首先,可以开设时间管理课程,帮助学生掌握时间管理和学习规划的方法。比如有学校通过引入“时间管理工作坊”,让学生学会制订每日、每周的学习计划,显著提升学习效率。其次,可以建立导师制度,为每个学生配备导师,定期进行学习指导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最后,学校还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自主管理能力。
家长的观念转变同样至关重要。家长应给予孩子更多的自主空间,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而不是事事包办;重视孩子的能力培养,而不是单纯追求学业成绩。事实上,孩子未来能走多远,非在一时一事之成功,身心健康、具备自主管理能力才是关键。同时,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提供情感支持,帮助他们缓解压力、增强自信。
双休制度的推行,不仅是教育减负的重要举措,更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机会。有了自主管理能力,学生可以在双休做好规划,为接下来的学习和生活“充电续航”。家长理应把双休当成孩子成长的机会,支持他们探索自我、实现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