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2月25日,教育部在杭州召开全国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现场推进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贯彻落实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精神,全面总结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成果成效,聚焦建立常态长效机制,部署2025年“校园餐”管理重点任务。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总督学王嘉毅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校园餐”专项整治开展以来,全国各地共投入103亿元改善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率达到98.5%,开展学校食堂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培训433万人次,各地学校食堂保障条件和管理水平明显提升,“校园餐”质量普遍提高。要充分认识专项整治取得的显著成效,持续深化专项整治的信心和决心。
会议强调,2025年深化“校园餐”专项整治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以钉钉子精神,健全体系机制,强化责任落实,严格监督检查,最大限度保障广大师生“舌尖上的安全”。一是责任体系重在到人到事。要压实各方责任,夯实中小学校主体责任,重点强化校长“第一责任人”意识,落实在食堂召开一次现场办公会、陪好开学第一餐、开展一次食品安全满意度测评等“三个一”工作要求。二是制度体系重在落细落实。
要狠抓制度落实,紧盯食材采购、配送、查验、贮存、加工制作等关键环节,严格执行经费管理制度,健全安全风险防控体系。三是监督体系重在严明管用。要强化督学监督,畅通师生意见反映和投诉机制,推动中小学校普遍成立膳食监督家长委员会,强化家长监督作用。四是保障体系重在充分到位。要持续加大学校食堂资金和设施设备投入,加强人员培训,推进学校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五是应急处置体系重在高效稳妥。要完善应急预案,强化风险动态感知,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一旦发生校园食品安全突发事件,要提级管理,高效稳妥处置,对相关人员严肃追责问责。
浙江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陈春雷代表浙江省教育厅作题为《以“三全三化”筑牢“校园餐”长效常态监管防线》的交流发言。近年来,浙江省通过“三全三化”工作体系,全方位联动、全流程规范、全链条智治,筑牢校园食品安全防线。高位推进整治工作,全覆盖排查6285家食堂,整改问题2592个;推动食堂提档升级,建成1200家示范食堂;构建“食堂智治一件事”应用,归集数据1.86亿余条,实施三色预警闭环管理。下一步将聚焦制度建设、权力运行风险点和监督管理空白点,持续完善长效机制,推动食堂提档升级和监管监督应用迭代升级。会前,与会代表现场调研了杭州市3所中小学“校园餐”管理工作。
(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