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昱
很多时候,学校管理会面临中层干部没人愿意当的窘境,中层干部做事尚且畏首畏尾,何况普通教师?传统的学校管理模式往往在资源配置上缺乏灵活性与针对性,这会产生一连串问题:谁来做?怎么做?如何确保成效?
温州生态园实验小学自2021年9月与21世纪教育研究院开展合作办学以来,一直聚焦突破传统管理框架的束缚,探寻更具活力与适应性的管理路径,充分激发教师的潜能与创造力。为此,学校确定将关键项目作为学校工作的细分单元,同时用双向选择机制赋予教师自主权,促进学校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与高效利用,以适应新时代教育多样化与个性化的需求。
一、学校关键项目的定性与分类
学校的核心任务是育人,育人载体包括课程、活动、空间等。因此,在学校繁杂的事务中,保证学生生命成长的课程设计、活动组织、空间营造等活动,是关键项目。
本校将关键项目梳理为长期、中期和短期三大类,构建起一个层次分明、有序推进的工作架构。
长期项目持续时间为3~5年,通常具有战略性和基础性的特征,着眼于学校教育的长远发展,致力于塑造学校的独特品牌。
例如,本校深入挖掘温州三垟湿地的历史文化和资源优势,紧密结合社会发展趋势,耗费数年时间,精心雕琢,精准定位,逐步打造出一套结构合理、内容丰富、特色鲜明且适应学生全面发展需求的“生命树”课程体系。
校园文化建设也是一个需长期规划的项目,从理念的凝练、标识的设计,到活动的策划、氛围的营造,每一个环节都需精心布局、持之以恒地推进,经过长期的沉淀与积累,才能形成学校独特而深厚的文化底蕴,从而提升学校的文化软实力与社会影响力。
中期项目需要持续一两年,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和针对性,紧密围绕学校阶段性发展目标,力争在相对较短的时间推动学校某一方面工作取得显著进展。
例如,本校的校园文化节,一般以一学年为周期。项目伊始,负责教师深入调研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需求,以及学校现有的文化资源,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目标,制订详细的年度文化节活动计划。
活动前期,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社交媒体等多种渠道扩大活动影响力,吸引全体师生积极参与;实施过程中,协调各部门职责分工,确保活动现场秩序井然、安全有序;活动结束后,收集师生的意见和建议,为下一学年的活动策划提供宝贵的参考依据。
通过连续几年的努力,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初步形成,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短期项目一般不超过一个月,强调灵活性和及时性,能够迅速有效地解决学校面临的特定问题。例如,在学校“校长茶叙”活动上,学生们提议举办一场校园辩论赛。于是,在项目负责教师的帮助下,该项目正式启动,共吸引48名学生参与。而最初提议这个项目的学生,全程深度参与双向选择、项目宣讲、辩题设计、辩论流程、评判方式、担任辩论赛主席等工作。
学校各项事务按时间规模合理划分,能使各项工作的推进有条不紊,实现教育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与创新化。
二、有效推进关键项目双向选择
学校的每一位项目负责教师都需要和学校签订项目供需责任书,制订实施进度表,通过项目预算审核。协议双方对目标达成一致共识后,校方即无条件做到对项目的责权利支持,提供人财物资源保障,给予最充分的自主权。
个人兴趣爱好、专业成长追求、教育研究能力……这些都能成为教师参与关键项目的底气。当教师投身于自己热爱的领域,工作不再只是一种职责,更成为一种享受和自我实现的方式。
教师陈维邦是一位充满教育热情的文艺青年。当学校推出供学生展示才艺的“微舞台”项目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参与其中,从收集学生自主报名表到策划、彩排、演出,倾注了大量心血。通过这个项目,他将自己的特长与工作完美结合,还为校园文化注入浓厚的文艺气息,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一个项目有时需要几位教师共同负责。在积极向上、和谐融洽的团队中,教师之间能够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学习,不同学科教师之间能够优势互补,共同攻克跨学科课程项目难题。
如骨干教师黄鲜艳、朱瑞瑞等参与的“湿地达尔文”课程研发,就将生物科普、绘本教学、文字表达、创意美感等元素融为一体,为项目成功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学校成立专门的项目管理小组,每一个关键项目背后都有管理小组成员作为项目联络人,协调各处室之间的关系,为项目调配所需的资源,邀请教育科研专家和计算机专家对项目从设计到实施的各项环节进行指导和培训。
三、实施关键项目管理后的成效
关键项目双向选择机制打破了传统的任务分配模式,学校管理流程向扁平化、网络化转型,使学校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能够根据项目需求更为精准的配置,做到人尽其才、财尽其用。对于关乎学校长远发展和核心竞争力提升的重点项目,学校会在预算、研发、编写、培训等方面加大投入;而对于一些小型的短期项目,学校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确保每一笔资金都能发挥最大的效益。
实施关键项目双向选择后,不仅增强了教师的职业满意度和工作热情,还促进教师在专业技能、团队协作、创新思维和领导能力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学生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参与的项目或提议设立项目,使他们感到自己的选择和意见被重视,体验到挑战的刺激和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他们对项目的参与热情和对学校的归属感。
关键项目双向选择机制实施3年以来,不仅优化了资源配置,提高了管理效率,还有效地激发了师生的潜能,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活力。
(作者为温州生态园实验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