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教师周刊▪课堂创新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5年2月21日 星期

推想接入DeepSeek后的高中语文教学


□黄华伟

大约两年前,ChatGPT横空出世,让我们看到前所未有的科技进步,当时我写了一篇《努力写ChatGPT写不出的文章,努力教ChatGPT答不出的内容》。时至今日,DeepSeek(以下简称DS)以更先进、更开放、更友好的姿态一鸣惊人,其威名如雷贯耳,既震撼人心,又振奋人心。

我试用之后,不禁为之倾倒。

以DS为先进代表的人工智能,甚至已经不能再用工具来定义,它的实力很可能远远超出目前我们的认知,彻底改变教育的底层逻辑,打开一个全然不同的天地。

在当下纷繁多样且快速变化的时代,人很容易迷失在信息的汪洋中。因此,我们必须思考:我们到底要学习什么?我们要向人工智能询问什么?而“那一个”关键词显得分外重要。我们终于特别真切地体会到“提出问题比获得答案更重要”这句话的深意。

以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学习之道”为学习内容,我用一张表格(见图一)来预估DS在本单元各学习任务中能发挥什么作用。

在使用过程中,我感觉DS能帮大忙。它给出的答案是全新的,视野比我这个老教师开阔得多,富有纵深感,也更具时代特点。

我进一步思考:学习还有必要吗?学生学习的意义是什么?比如,学生还需要去背诵《劝学》吗?用DS能轻易获得任何一篇文言文的翻译,学生还需要去理解《劝学》中的每一个字吗?

让DS梳理文本、理解难句都不在话下,也可以帮助乃至替代学生生成学习成果(当然有些部分还需要人工完善),但学生自身的知识积累和学习体验是无法替代的。

学生想让DS做些什么,至少必须知道有这么一篇《劝学》。学生对文章内容了解越多、学习经历越丰富,向DS提出的相关问题质量就越高。

另外,DS能够替代教师的部分职能,这足以给教师心理造成危机感,倒逼教师对自身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我问了DS两个问题:一是“人类怎么认识学习”;二是“思辨的意义是什么”。我还要求它提供几篇关于“学习”的文言文并进行翻译。

DS的回答纵横古今,大大拓宽了我的认识广度,似乎有一种“如不好好用它,简直漠视人类科技进步”之感。

目前看来,DS可以作为个性化的贴身学习助手,功能强大到可以完美替代教师的“解惑”职能。

按当前社会对人工智能的积极态度,DS进入基础教育课堂,进入语文教学的脚步应该会很快到来。我乐意看到,有了DS,学生大大减轻学习负担,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DS接入高中语文教学后,教材可能也会产生相应的学习内容。语文课程的四方面核心素养应该相对稳定,但12个课程目标中相对细化的内容也许要作出一些调整,比如增加“与人工智能对话的能力”,利用人工智能工具,加深学习者对语言文字的体验,估计会成为必然选项。

在学习方式上的思考有三方面:找到“那一个”,向DS提出有质量的问题;打破“这一个”,在对话中改进DS的答案;保留“我这个”,珍惜自己不一般的想法。

DS在逼迫我们去超越它,具体深入地与之“探讨”,以获得更理想的答案;也可以给DS的答案“挑刺”,找出其可能的“破绽”,挖掘出它更精彩的回答。

换言之,要学会甄别DS的答案,不能无差别地接受,要保持清醒和警惕,并进行有必要的“加工”。否则,人工智能终将替代人类思考。

人工智能的创作过于完美,好像没有漏洞,但它不可能创作出我们头脑中那些尚未实现、突如其来、不合常规、天马行空的东西,而只有这些才会给人工智能“统治”的世界增添生机,带来启发。

(作者为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高中语文教研员)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