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新闻评论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年2月18日 星期

为教师减负得动真格、实打实


●让教师安心教书静心育人,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务必积极落实、主动作为,帮学校和教师挡住外来的侵扰。

□胡欣红

日前,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会同中央纪委办公厅对3起典型问题进行通报。其中一起是某地教育部门对社会事务进校园缺乏统筹规范,违规开展达标、签订责任状等活动,增加教师非教育教学负担。

把宁静还给学校,把时间还给教师,本该是一个基本共识。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印发了《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指出必须牢固树立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的理念,切实减少对中小学校和教师不必要的干扰。去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首次以党内法规形式制定出台为基层减负的制度规范,彰显了中央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决心。

在中央的统一部署下,各地纷纷行动起来,出台有针对性的举措切实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减少非教学负担。比如,推行社会事务进校园“白名单”制度,明确准入标准,未经审批的事项学校有权拒绝。浙江规定每校每年进校园事务不超过6项,云南将115项事项精简至8项,江苏宿迁各类“进校园”事项同比下降了85%以上。针对打卡、接龙、拍照等重留痕轻实效的形式主义问题,多地提出将社会事务与学科教学、班团队活动等融合,严控活动时长,提升教育实效。

经过整治,许多地区的教师和家长都感受到了明显的变化:学校、教师的非教学事务得到了全面减轻,教师能更加专注于教书育人,教师的获得感、幸福感得到了提升。

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也有一些地方依然我行我素、顶风作案。本次通报中,某地教育部门就公然违反了中央的规定,甚至把应由专业部门承担的职责任务摊派给学校。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让教师安心教书静心育人,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中央三令五申之下,部分地方执行过程中竟还出现这样的偏差,值得反思。作为教育行政部门,本应该积极落实、主动作为,帮学校和教师挡住外来的侵扰,为何反过来加码?究竟是顶不住某种压力还是习惯使然?抑或是思想认识不足、工作作风等存在问题?通报之后,这些问号亟待拉直。唯有触及“灵魂”,才能避免重蹈覆辙。

各地要以通报的典型问题为鉴,做好整改整治“后半篇文章”,加强对系统领域、行业协会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的监督指导和全过程跟踪指导,坚决杜绝表面整改、纸上整改、虚假整改,从源头上减轻基层负担。唯有动真格硬碰硬督促整改,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才能为教师和学生创造一个更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