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新闻评论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5年2月18日 星期

AI告诉我们的……


●在未来世界,AI带给人类社会的变化将是颠覆性的。相信AI时代的到来,一定能加速应试教育的消亡,让教育回归育人本真。

□朱建人

这个春节,全网因DeepSeek燃爆了,AI成了大众最热门的话题。我首先想到的是,AI时代的到来能否加速改变当下应试“内卷”愈演愈烈的教育现状?

AI正以突飞猛进的姿态演进,而我国当下教育的整体状况仍未能摆脱农耕时代的狭隘认知。在一个海量信息唾手可得的时代,我们的教育依然顽固地热衷于学生知识存储量的比拼。这些年来,我们看多了貌似高深的教育新名词,也听多了花样翻新的漂亮口号,但实际上它们对中小学一线教育教学并无多少触动。在AI可以轻轻松松拿下花式中考、高考试题,可以毫不费力地写出佳作美文时,我们似乎并没有意识到以竭力延长学生学习时间、不遗余力地搞题海战术的教育其实已是穷途末路。而以拼时长、拼手速、拼生源、拼考分为基本特征的应试教育似乎并没有消停的迹象。这实在是令人担忧。

许多事实已经证明,在未来世界,AI带给人类社会的变化将是颠覆性的。我们相信它将极大地造福人类,同时也预见到了未来社会的极大不确定性。有人说,人类是通过教育在与灾难赛跑。那么,怎样的教育才能担负起此重任?AI在警醒我们——

智能时代已经到来,我们是否还在制造当代的“孔乙己”?我们的教育需要培养“手脑双挥”的具有生活力、思考力和创造力的劳动者,而不是只会在孩子面前炫耀茴香豆的“茴”字有几种写法的废人。

“学历社会”将会为“学力社会”所取代,我们是否还在计较起跑线上的输赢?我们需要让学生获得终身发展所需的学习兴味和学习能力,以使学生不再沦为出了校门就躺平的“做题家”。

休闲时光正在日趋增多,而单调、枯燥、被动的学习生活是否在让学生变得越来越无趣?面对未来生活的复杂多元,我们需要培育学生爱生活懂生活的有趣灵魂。

科技这柄双刃剑已经变得无比锋利,明天和意外哪个更早来临,取决于持剑者是谁。我们是否关注了学生的人格发展?事实上,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正义感。

拔尖创新人才的涌现需要适合的土壤环境。当我们沾沾自喜于多少学生考上“清北”时,是否反思过有多少潜在的人才甚至天才因此被埋没?我们需要让学生获得公平多元的发展机会、民主的教学环境和自由支配的时间与空间。

遗憾的是,自从AI甫一出现,就已经被一些人歪用或滥用作误导教育、伤害学生的工具。其一,“赋能”应试教育。借助于AI将海量刷题的简单教育从“人灌”切换成“机灌”,并且通过所谓的“精准分析”,妥妥地全方位控制学生的学习行为。在当下依然以“知识复现水平”为主的学业评价中,AI一不小心就可能被训练成为应试教育的“帮凶”。而一旦学生习惯了利用AI工具快捷获取作业答案,加快了“刷题”效率,也就意味着其失去了思维发展和心智成长的机会。其二,使教育评价趋于“标准化”。据报道,一些学校的教师已经将原本最具有温度、最需要个性化地与学生对话的作文批改用AI替代了。随着AI产品的迭代升级,学校运用AI技术辅助评价学生学业成绩乃至综合素养,大概率将成为一种趋势。如果把握不好尺度,只关注评价的终端性、甄别性,而忽略评价的过程性、教育性意义的操作,很可能导致对学生个体成长独特性与创造性的戕害。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中明确提出,要有序推进中考改革,深化高考综合改革,构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或考核内容体系,重点强化学生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思维品质考查。这是国家层面对AI时代来临及其产生的社会影响在教育评价改革方面的回应,也是对AI时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性把握。

AI无法解决所有教育问题,但相信AI时代的到来一定能加速应试教育的消亡,至少它正在撼动“应试教育”赖以存在的社会认知根基。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