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算便利店”将数学运算的学、练、评融为一体,给予学生真实且具有趣味性的学习体验,让学生爱上运算。
□杭州市澎雅小学 周新杰
在小学阶段,运算能力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之一。运算能力的提升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推理能力的发展,并有助于学生养成规范化思考问题的习惯。然而,当前运算能力的重要性与其培养的力度并不匹配。这导致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往往缺乏扎实的运算基础,难以进行有效的推理和分析。教师应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为其未来的数学学习和思维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现状分析
笔者通过一次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尽管教师对学生运算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但是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培养手段并未随之更新,导致训练效果并不理想。具体问题分析如下:
(一)教学方式乏味
调查结果显示,仅有39.02%的学生对运算表现出很高的兴趣,而有3.25%的学生对运算完全不感兴趣。这表明大多数学生对运算的兴趣并不高。在访谈中,学生表示“上计算课的时候,我闭着眼睛都能知道老师会怎么教”,这类反馈揭示了教学方式的乏味是导致学生对运算不感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练习模式单一
调查结果表明,84.55%的学生选择通过做计算题来训练计算能力,同时也有近一半的学生表示喜欢通过计算游戏、比赛等方式进行练习。这表明在常规教学中,计算题的练习占据了主导地位,使得学生形成了“提高计算能力就要多做练习”的观念,这实际上是对运算训练的一种理解偏差。
二、“悦算便利店”的提出与设计
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情分析,笔者设计了“悦算便利店”这一创新的教学载体,旨在解决学生运算能力培养中的一些问题。
(一)“悦算便利店”的运营规则
“悦算便利店”的运营基础是商品和购买规则。在便利店中流通的货币是算币,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运算能力等相关活动获得优秀或进步评价来获取算币。便利店中的商品分为甲、乙、丙3类,购买方式采用通关解锁的创新机制。学生通过累积获得的5、10、15算币,可以依次解锁丙、乙、甲类商品的购买资格,并分别被认定为普通算员、尊享算员、顶级算员。
(二)“悦算便利店”中的数学文化意蕴
“悦算便利店”的设计富含数学文化内涵。首先,商品的设置与计算工具的演变历史相结合。丙类商品包括中国古代的计数工具算筹;乙类商品包括计算工具算盘;甲类商品则是现代的计算器。其次,“悦算便利店”采用中国传统记账方式,使用账本记录学生的购买明细,让学生在管理便利店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历史”。最后,“悦算便利店”的装饰充分展现了数学文化,这些均由学生自行设计绘制,不仅让学生有机会深入了解数学文化,同时也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三、“悦算便利店”评价载体的实施与操作
“悦算便利店”旨在通过鼓励学生获取算币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相应的评价体系鼓励学生争取荣誉,提升运算自信。具体步骤如下:
(一)以趣促学
在此次研究中,笔者为学生设计了“计算三宝”,即3种常规的计算趣味活动:计算日记、运算盲检和“算王”争霸赛。学生通过在这些活动中的出色表现来获取算币,以此实现以兴趣促进学习。
1.计算日记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常犯重复错误,表明他们对自己计算中的易错点缺乏认识。因此,笔者借鉴语文日记的形式,设计了计算日记,让学生每天自主回顾作业,找出运算错误并思考解决方法。教师每天批改并挑选优质计算日记进行评价,学生的计算日记获得一次优秀评价即可兑换1枚算币。
2.运算盲检
传统的运算练习内容和形式较为固定,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倦怠情绪。因此,笔者设计了每周一次的运算盲检,以检查学生的运算能力。盲检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检查时间的“盲”,即不提前通知,进行突击检查;二是检查内容的“盲”,即打破学生的思维预期,结合当前学习的所有运算知识进行检查。教师根据检查结果给予表情评价,全对者可获得笑脸评价,并兑换1枚算币。
3.“算王”争霸赛
为了让学生深刻体验运算的魅力,并鼓励他们勇于挑战,笔者在每月末举办一次“算王”争霸赛。争霸赛主要测试学生的高阶运算能力,鼓励学生选择合理简洁的运算策略解决问题。比赛通关者被授予当月“算王”称号,并可兑换3枚算币。此活动开展后,学生对运算有了新的认识,摒弃了“计算很简单,我都会”的观念,对学习计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创新教法
部分学生通过反复练习能够初步掌握算法,但并未真正理解算理,甚至误将不断练习视为学会运算的法宝,这偏离了正确的运算能力培养路径。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将数学文化融入日常练习中,设计了两种方法来加强学生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并借此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1.运算C语言
运算C语言的概念借鉴自信息学科中的术语,具有双重含义:一是特指运算题的特殊表达方式;二是蕴含数学文化的运算语言。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中,介绍了算筹、阿拉伯数字的由来等数学文化内容。古代中外算式的表达方式不同,主要体现在数字和运算符号的变化上。学生了解这些内容就像是在探索运算世界中出现的奇妙语言。笔者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创造一套独特的算式表达方式,编写计算题,互相考验。学生需要先进行推理解码,然后完成计算。
2.“运算检测仪”
“运算检测仪”是让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自主学习不同于传统竖式的运算方法,如格子乘法,并尝试将其应用于检验运算结果的正确性。对于可行性高的“运算检测仪”,教师会给予1~2枚算币作为奖励。有的学生使用从“悦算便利店”购买的算盘、计算器来检验计算结果,充分利用了数学工具。还有学生通过研究“斜线计算法”,发现其与竖式计算虽不同,但原理相通,从而更深入地理解算理,从不同的方法中体会运算的本质。
(三)以册优评
“悦算便利店”将教学与评价融为一体。本研究通过两本册子,分别是个人理财册、店铺账本册来实现评价效能,双线并行,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对学生学习运算知识和训练运算能力的过程进行综合记录和分析,形成运算画像,并为后续培养提供指导。
1.以个人理财册进行过程性评价
个人理财册用于帮助学生随时回顾运算学习过程中的个人情况,每个学生都会得到一本。在个人理财册上,学生可以记录购买目标、算币获取明细、算币使用计划等。教师每周检查个人理财册的记录,并提供评价和指导。
通过使用个人理财册,学生的记录意识得到增强,规划统筹能力得到锻炼,同时也辅助教师完成了过程性评价的记录,解决了教师记录不及时、评价覆盖面不广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个人理财册进一步绘制学生的运算画像,实现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定制个性化的运算教学策略。
2.以店铺账本册进行结果性评价
“悦算便利店”的账本册不仅记录交易流水,还记录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店铺账本册基于学生的购买情况和会员级别进行综合评价,分为两个维度:一是根据每月消费量评出月度金银铜牌买家;二是根据解锁甲类商品购买资格、被认定顶级算员的时间评出“最强买家”。此外,还可以通过比较当月与上月的消费量来评出“进步买家”,鼓励进步显著的学生。教师可根据学生表现适当增加评价内容和方式,不断优化评价体系,增强学生自信心。
总体来看,“悦算便利店”以其创新的教法,激发了学生对运算的兴趣,让他们在享受学习过程的同时,也收获了知识,培养了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对运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在他们的心中播下了热爱数学的种子,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种真实的学习体验,让枯燥的数字和公式变得生动起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爱上了运算。然而,仍有一些方面需要改进:一是“悦算便利店”的商品设置主要指向运算工具,较为单一;二是便利店的卖家称号普通,刺激不足,评价效果不强。未来,笔者将继续完善实践,以增强其普适性和推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