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纯纯
2月7日下午3点,仙居县田市镇东山溪村的村委党员会议室里暖意融融。50多名村民共聚一堂,他们中既有村里的老人,也有春节回乡的流动党员,还有正在放寒假的初高中学生。此刻,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台前的一张新鲜面孔上,他正是来自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红信讲习团的周和兴。
站在台前的周和兴有些紧张。虽然自去年7月起,他就作为浙理工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在四川省乐山市开始了支教生涯,站上讲台讲课对他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但深入基层一线宣讲还是头一回。“面对小学生和面对村民感觉太不一样了,很担心村民对我讲的内容会不感兴趣。”
在周和兴的手边,有一本厚厚的笔记本,里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他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等文件中摘抄的要点及相关案例,这些也是他此次宣讲的主要内容。周和兴再次快速地扫了眼本子上的关键点,紧张的情绪缓解了不少。不过更让他感到安心的是此刻站在身旁的宣讲搭档——东山溪村书记助理李中阳。
浙理工马院综合办公室主任杨艳琼是此次宣讲活动的带队教师。她介绍,之前红信讲习团的宣讲对象多为学生群体,这一次打破以往惯例,不仅深入基层一线,还专门与大学生村官展开合作,进行联合宣讲,可以在人员组织、素材准备等方面获得更多助力,从而提升宣讲实效。
在前期准备宣讲素材时,李中阳就向周和兴提了一些建议,例如在讲述浙江“千万工程”等内容时,可以将自己在四川支教时的见闻融合进去,让案例更加生动。同时,在当天宣讲过程中,当周和兴介绍完一些理论知识后,一旁的李中阳也会及时结合本村的案例进行更深入的讲解。这些都让周和兴了解到:“基层宣讲最重要的是宣讲内容要和村民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他们才能愿意听、听得懂。”
除了理论宣讲,周和兴还特地准备了豆包等AI技术应用小课堂,教会村民利用AI智能查询、写新年祝福文案等技能。活动结束后,不少村民留在现场继续找周和兴指导,并和他唠起了家常。在周和兴看来,这正是对他工作的最大肯定。李中阳也非常满意此次宣讲活动的效果,“联合宣讲是对我日常工作的有益补充,像防范诈骗等宣传工作,换新鲜的面孔来讲述新鲜的故事,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希望能够以此次宣讲为桥梁,未来与高校展开更多的合作”。
宣讲活动期间,红信讲习团的成员们还与仙居县当地的大学生村官展开了进一步交流,了解他们的工作内容、心得体会等。杨艳琼告诉记者,接下来他将开展更多的联合宣讲活动,并以其为契机,对各地大学生村官进行深入调研,描绘好该群体画像,挖掘出更多典型人物,助力有志青年扎根基层一线,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托管班里活动多 家长放心娃开心
□本报记者 朱郑远
这个寒假,乐清经济开发区学校六年级学生家长涂瑧第一次实现了“带娃上下班”。“把他送到寒托班,我们双职工家长带娃的后顾之忧解决了,孩子每天过得也开心充实。”涂瑧说。
为缓解学生假期“看护难”问题,引导和帮助学生度过一个安全、快乐、有意义的假期,寒假期间,乐清经济开发区学校组织开展寒假托管班活动。寒托班以线上、线下两种形式进行,线上开课从1月18日至2月16日,线下为1月21日至24日、2月10日至11日。
乐清经济开发区学校是一所为解决开发区企业员工子女入学难、实现就近入学而设立的学校,现有学生1400余名,其生源均为经济开发区企业员工子女,绝大多数的家长来自全国各地。此次寒托班按照“学生自愿参加、教师自愿参与”和公益普惠的原则,各年级组精心策划,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寒假项目化活动,主要以劳动教育、传统文化等内容为主。
以五、六年级为例,教师们策划了走进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番薯黄夹项目化活动,邀请了番薯黄夹非遗传承人进行教学,开展小组实践活动,全方面锻炼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帮助他们了解乐清的乡土文化。
“此外,我们还将劳动教育穿插其中,组织学生前往学校农场采集并加工红薯,制作番薯黄夹。最终,学生们在课堂上结合美学创作分享番薯黄夹的海报与超轻泥模型搭建,在实践中得到知识和能力的提升。”教师杜慧剑告诉记者。
六年级学生丁瑞已经有3次参加寒、暑托班的经历,他对这次寒托班评价是“饭好吃、课程很有意思,中午休息还可以看电影”。
对于六年级学生张旭的家长来说,寒托班是实在、可靠的惠民举措。“孩子爸妈要一直上班到1月25日才放假,我们老人对于孩子的照顾只能是最基础的,作业更是一点都帮不上忙,上寒托班可以问问老师,还能学到很多课外知识,孩子可愿意来了。”张旭的奶奶对寒托班竖起了大拇指。她说,上课期间,孩子早上7点多就起床了,还让她晚点再来接。“这边同学很多,他们在一起,就连抢着吃饭都是香的。”
“愿意来”就是孩子对寒托班最好的反馈,“保持住”就是如今学校不少家长的心声。“学校将优化工作机制,更加注重细节,将更注重发挥家校社合力,引导更多的优质资源走进寒暑期托管班。”学校副校长潘坚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