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培培 郑成思 黄 翔
为顺应金融科技等新金融业态发展及新形势下区域金融人才需求,温州商学院金融学专业遵循资源共享开放式教学理念,以产城教融合为教学改革抓手,提出“区域聚能、数智赋能、‘四链’强能”的教学改革思路,从外部资源集聚、内部资源整合、教学体系完善3个方面对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展开探索实践。
区域聚能孕育金融社群
金融学专业致力于构建一个多元化的金融生态系统,即汇聚本地政府、金融行业协会、金融机构、金融平台、金融从业者等各类金融资源,目前已形成企业合作矩阵,孕育出本地最具影响力的金融社群,同时建立了专业的金融智库。这种资源集聚模式为打造互联互通的平台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整合智库、社群和企业合作矩阵,金融学专业能够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培养高素质金融人才。这一模式能够实现人才、知识和服务的双向流动:既向区域输送优秀金融人才,又能提供前沿的金融教学和研究成果,同时还能开展专业的金融咨询服务。这种教育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将成为推动区域金融产业蓬勃发展的强劲引擎。值得一提的是,ESG数智金融产业学院的设立,进一步放大了资源集聚的功效。它不仅是知识传播的平台,更是产学研结合的典范,在促进区域金融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
数智赋能提升教学
金融学专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以数智化手段提升教学能力,以创新融合模式提升新文科教学质量。首先,金融学专业与信息工程学院开展跨学科合作,共建共享金融数字技术资源,着力培养具备复合知识结构和创新思维的未来金融人才。这种融合不仅打破了传统学科壁垒,还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更丰富的实践机会。其次,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平台,如数字金融市级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金融大数据市级重点实验室及新商科实践教学中心等。这些平台不仅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场所,更是与外部资源建立双向互通的桥梁。通过借鉴和吸收外部资源的优势,金融学专业不断提升平台的数智教育水平。此外,金融学专业还积极扩大开放共享的规模,以增强区域影响力。这种双向互动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还为学生提供了接触前沿技术和实际问题的宝贵机会。
“四链”强能培育高素质金融人才
“四链”强能战略旨在打造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体系,通过课程链、实践链、研究链和竞赛链的有机整合,为培养高素质金融人才提供全新的路径。在课程链方面,金融学专业大力推行校企合作课程改革,推出双师授课、师资组合模块化教学、课程竞赛、项目调研等课程创新模式;开发课程产城教融合的多样化形式,形成完整的课程链条,实现知识体系学习与职业能力培养的交互渗透。在实践链方面,金融学专业继续优化金融特色班、金融共建班、金融实践周等实践实训项目,主动创新与企业的合作方式,完善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形成新的实践教学体系,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无缝衔接。在研究链方面,金融学专业推行师生联合承担区域金融课题,师生共同运营金融社群、调研区域金融问题、联合撰写决咨报告,扩大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真题真做”比例等方式,提升学生研究和解决复杂金融问题的实战能力。在竞赛链方面,金融学专业通过制定完整的学科竞赛制度,完善“现状赛”(现有赛事)和定制赛(根据学科、专业、课程特点,与区域聚能各类单位主体联合制定)的竞赛成果评价体系,达到与人才培养目标高度衔接,并将相应成果纳入学生成长档案,形成学生的金融人才(从业能力)画像。
(作者分别系温州商学院金融系主任、科研与地方合作部副部长、金融系专业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