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集团化幼儿园的管理中,采取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数智化的管理方式,有利于推动幼儿园实现集群式发展。
□宁海县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 陈晓燕
近年来,宁海县实验幼儿园随着集团化进程的快速推进,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一是规模扩张和内涵发展的矛盾。二是集团园交叉复杂型管理和传统园专线专管型管理之间的矛盾。三是园区位置分散,无法就近管理带来的矛盾。面对这些挑战,宁海县实验幼儿园对集团化管理中的各要素进行梳理,在县域性集团化办园的过程中进行了“专、精、特、智”治理方式的探索。
一、治理机制专业化
为力求管理精细化,幼儿园领导班子带着问题顶层设计,悉心架构管理模式,立足全体教职工代表大会建章立制。此外,幼儿园在原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通过教代会讨论、教职工提议的方式,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其更符合集团化发展的要求。同时,幼儿园新增统筹管理制度,确保各园区在统一要求下聘任教师、采购和配备物品、管理伙食。此外,幼儿园的评优、评职、绩效工资分配、人员聘用等重大事件决策均要通过主园管理部门及教代会统一管理与决策。
集团园确立了“五统、三放”管理模式:统一人事管理、后勤管理、招生管理、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工会组织,下放园区特色发展权、教师外出培训权、园区评优评先权。在权力下放的过程中,幼儿园注重节奏与力度。在这样的管理策略助推下,幼儿园强化管理能力,修订规章制度,明确责任、细化任务,统筹制度管理,为集团化办园提供运作保障。
二、治理方式精细化
为确保各园区均衡发展,保障教育教学质量,各分园在规章制度和管理上与主园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幼儿园采用了标准化管理的手段,将集团园的工作制度、工作标准、工作流程等隐性元素有效复制于各园区,形成统一的工作标准,落实了科学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顺利拓宽集团园治理路径,幼儿园主要通过三种方式推进各园区和谐聚力。一是迁移,即将新建园与改扩建园视为“子体”,依托总园这一“母体”立园,成为总园的分部。建园初期,“子体”全方位移植“母体”的办学理念、管理模式,共享“母体”的师资、设施等资源。二是融合,即“子体”在积极消化吸收“母体”优势的同时,通过园本培训、集团大教研、教科工坊师徒结对帮扶等形式培养自己园所有潜力有灵气的教师队伍,培育自我发展和持续发展的能力。三是创新,即“子体”在获得可持续发展后脱离“母体”,成为新的独立园所,在园所文化建设、制度创新、特色课程等方面打响自己的品牌,发展自我生存的能力,并形成自身优势。
三、治理内涵特色化
在集团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幼儿园以构建园本文化为重点,逐步建立制度化、人本化的管理模式,不断优化内部运行机制,尤其在内涵发展上不断努力,在创新基础上积淀发展,各园区不但能较好地移植总园的特色课程,还能积极创建自我特色课程,彰显个性。
相同的文化土壤并不意味着集团化办园就是单纯的模仿、照搬,而是立足现实的探索与合作、因地制宜的创新与发展。因此,主园与分园在课程构建上力求实行“总分”的操作形式,即各园区课程核心目标总体一致,教育教学内容各具特色,确保主园与分园都能在凸显特色的基础上均衡发展。幼儿园鼓励每一所分园以“培育和而率真、乐而好学的和乐儿童”这一核心理念为导航,在保持优质教育的基础上,在保证教科研领先、幼儿身心和谐全面发展的前提下,不断开拓创新,体现各分园的个性与特色。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为依据,构建集团园“和乐共生”的多元课程,并立足儿童本位展开,实现了各园区“和而不同、和乐共生”的优质发展。
四、治理方式数智化
随着集团园各配套园区的迅速增设和发展,核心管理人员及资源的稀释现象日益明显。为了有效缓解这一问题,集团园在引领各园区的过程中,致力于实现物资等资源的充分流动,确保资源流动的同时不被稀释。
为此,集团园努力在软件和硬件上同步提升,通过网络终端建立线上资源共享平台,以实现各配套园区“软资源”的快速流通;同时在线下寻求教育合力,通过家园社三方互动,不断孵化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和有效利用的最大化。为了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潜力,集团园将6个园区的管理者和教师进行合理调配,保持人员流动,以此实现各园区在管理和教学工作上的求同存异、发展和谐局面。
自2018年至今,集团化办园模式已成为宁海县实验幼儿园特色建设中的一道亮丽风景,集团园各园区的办园特色更加突出。在集团园的引领下,各园区协同进步,逐渐为推动宁海优质幼儿园的集群式发展拓宽了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