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舒玲玲
国家大学科技园将高校科教智力资源与市场优势创新资源紧密结合,是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创新的生动载体。我省启动大学科技园优化重组和认定工作,期望通过考核“指挥棒”和优化“任务书”推动大学科技园完成重塑升级。为此,记者日前走访了杭州师范大学。副校长张杭君表示,杭师大国家大学科技园以学校学科专业优势特色和区域创新生态为依托,致力于打造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记者:对于大学科技园优化重组,学校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是什么?
张杭君:自2011年建成投用时起,科技园就由杭师大一所高校单独创建。这得益于杭州市、余杭区两级政府对学校的支持,早在杭师大仓前校区谋划之际,就在学校旁边划出50亩地建科技园。地处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心脏”位置,我们更要发挥学校的造血功能,带动周边新兴产业和科创企业发展。
我们将着眼点放在优化升级上,着力将科技园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校地融合还不够紧密、投融资体系还不够完善、技术与产业之间供需还不够匹配等问题各个击破。其中最大的挑战是如何跟地方政府全面合作、如何解决基金来源问题。按照优化重组要求,我们一方面重塑管理体制,与地方政府共同成立科技园管理委员会,实行“双组长制”,进一步加强校地融合;另一方面,与省市国企、社会资本等共建产业基金,完善投融资体系,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创新创业。
当然,改革创新始终是学校加强大学科技园建设的重要生命线,我们这次出台优化重组方案,也在积极探索职务发明的赋权改革、加强与学校科研成果的对接转让、加大对概念验证及中试熟化等增值服务的支持力度,不断提升转化活力。
记者:优化重组后,大学科技园的功能定位会不会发生变化?
张杭君:无论科创服务外延覆盖多广,大学科技园始终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好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文章,服务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
要做好创新创业教育,这是大学科技园的首要任务。杭师大不仅在校内成立创新创业学院,推出16门创新创业课程;还依托大学科技园成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心,通过科技园引入社会资源,譬如组建了一支涵盖科学技术专家、行业管理专家、高校学者、成功企业家、投融资机构专家等70余名高层次人才的创业导师队伍。
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这是大学科技园的核心任务。我们一直以来都很重视开展有组织科技成果转化,为此重新成立科技成果转化中心。随着转化能力的提升和活力的不断迸发,杭师大国家大学科技园被越来越多地“看见”。2022年,杭州技术转移转化中心落地园区;2023年,获批杭州市概念验证中心创建单位;2024年,民间国际科技创新服务联盟长三角中心将秘书处设在园区……我们引进各类高水平科研平台打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
要强化科技企业孵化,这是大学科技园的基本任务。我们要继续为园区内的科创企业提供集成的、多元化的专业服务。通过“1+3+N”精准服务体系,为每1家企业配备3级辅导和N家战略合作伙伴;建设大型仪器共享平台、脂质体纳米制剂与递药系统中试平台等,并向园区企业开放;依托专业服务机构及创业导师队伍,为园区企业成长的全生命周期提供全方位的创新创业服务。
记者:以大学科技园为载体,学校在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方面还做了哪些创新?
张杭君:我们学校科研人员规模较大、研发任务来源多样,如果没有优质的、全流程式的服务供给,很难实现高效率、高水平的科技成果转化。而大学科技园是教育科技人才一体贯通的生动载体,一头连着激发高校创新活力多出科技成果,一头连着科技创新成果就地就近转化。我们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努力服务杭州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建设。
首先,明晰管理权责,理顺体制机制。我们一边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上“做叠加”,从体制机制上打通高精尖人才引育用留的堵点与难点,让一体化不再流于空话;一边在大学科技园管理上“做切割”,将资产经营管理和科技成果转化分开管理,让专业的人负责专业的事,规避可能存在的经营管理风险和廉政风险。
其次,创新协同联动,精准适配科研。探索学校、科技园、企业三方联动模式,加速校企转化双向奔赴。以技术经纪人为例,除了科技园聘请或培养的专职技术经纪人,来自学校知识产权、法律等相关专业的教师也成为兼职技术经纪人,负责通过专业化能力及知识产权工具深挖企业需求,高度适配学校成果,继而促进成果落地转化。
再次,深挖技术需求,搭好转化“桥梁”。一边通过杭州市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成果转化“智者大模型”平台,深入开展科技成果的智能化筛选、智能化评级和精准对接匹配;一边建立双向对接机制,技术经纪人、成果转化员、创新协作员分别从服务侧、企业侧、高校侧出发,定期征集企业技术需求。
最后,加速从“书架”到“货架”。推动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基地布局,支持科技成果熟化转化。学校协同地方政府、社会组织、龙头企业等建立概念验证中心,开展成果可行性验证、原型产品开发和高价值科技成果市场化潜力评估。
记者:作为高校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重要载体,大学科技园如何助力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
张杭君:大学科技园既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也培养未来产业人才,我们围绕技术研发、技术转移、未来产业人才“三支关键力量”做好人才培养服务,探索建立“园区+校区”双主体协同育人机制。
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我们以大学生创新大赛、创业沙龙、成果交易会、中美青年创客大赛等活动为载体,在校园里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在未来产业人才培养方面,大学科技园积极发挥高校与产业园的协同优势,从创业人才向产业人才培养延伸。
此外,杭师大国家大学科技园还积极深化国际合作,引进国际产业知识体系。依托民间国际科技创新服务联盟长三角中心,积极筹建I-Talent国际培训学院,共同开发、引进国外先进知识体系,开展前沿产业人才方面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