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高等教育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11月8日 星期
从“试验田”到“示范田”
宁大阳明学院:有组织科研有了“本科生版”

图为二〇二一级阳明创新班学生冯雪松在实验室做传感器测试研究。(学校供图)
图为阳明创新班师生参加第十八届全国超导薄膜和超导电子器件学术研讨会。 (学校供图)

□本报记者 舒玲玲

这几天,宁波大学2024级阳明创新班的学生正忙着通过邮件、面谈等形式接触心仪的专业导师,并与导师达成互选。此前,他们拿到了一份长长的导师库名单,来自全校各学科专业的500余位“大咖”赫然在列。

大一就能进实验室、配专业导师、参加科研竞赛,本科阶段就能出科研成果,阳明创新班这块宁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试验田”上结出硕果:基于纳米颗粒/纤维的复合形貌高性能气敏传感型PUF研究、一种高温高能高效车用逆变电容器核心材料的制备方法、载药高分子量透明质酸—脱细胞外基质复合水凝胶支架制备及机制研究……仅在2021级阳明创新班,学生们就人均手握3项以上国家级、省部级竞赛奖项。

锚定高素质、高层次、研究型,宁大蹚出了一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路。“通过书院制管理,发挥综合性大学优势,实现学科交叉、跨界培养,让阳明创新班成为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赋能平台。”宁大阳明学院院长战洪飞说,当前国家倡导要推进有组织的科研,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宁大在发挥自身优势、当好科技创新“国家队”的同时,积极培育科创后备力量,将有组织科研向本科生延伸。

进班级门 入科研门

2021年高考结束,汪佳豪报考了宁大阳明创新班,并在大理类专业中选定了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由此,专业学习在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日常管理在阳明学院,汪佳豪兼顾两边的课程与学习,从未落下一堂课。

2021级英语专业学生叶彬裔在入学后了解到阳明创新班的学生能拥有更优教学资源、更多成才机会、更大发展空间,特意咨询了阳明创新班的选拔条件,并为此做了很多准备,一学期后成功入选。

每年通过这两种途径进入阳明创新班的学生有70余人。对于宁大学生而言,进入阳明创新班就等于一只脚踏入了科研的大门。从2010年开出首个阳明创新班,宁大就对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启动了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将“创新”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同时提供充足的实践平台与资源支持。

相比高考录取,在全校范围内选拔的要求更高,除了学业成绩,还要综合考察学生的创新度、体育素养、面试表现等。“阳明创新班学生的特质是善于思考、很有激情,做事能变被动为主动,遇事能找内因不找外因。”在战洪飞看来,科研毕竟是一件艰苦而枯燥的事情,甚至过程中会有很多失败与反复,缺乏创新意识和科研激情很难走得长远。

为了尽快领学生“入门”、走稳走好科研之路,阳明学院一边在学生心中播撒科研报国的种子,组织他们参观国家重点实验室、顶尖科研团队成果和尖端科研设备;邀请高年级阳明创新班学生定期举行交流会,分享竞赛经历、科研故事;策划学院科研成果展,激励他们以身边同学为榜样,敢于创新、积极探索。

一边帮学生找到科研的路子。阳明学院集结6位教师组建“三航中心”工作室,通过开展职业规划测评、“1+3”成长训练营等活动,为学生量身定制科研启蒙小课堂,手把手讲解科研项目申报的每一步流程,为他们申请、培育、孵化科研项目提供辅助与指导;同时设立院级科研项目、举办院级“互联网+”和职业规划等比赛,接轨并畅通院级、校级、省级、国家级进阶式科研之路。

自选课程 科研定向

阳明创新班采取混合编班模式,一个班的学生往往会涉及二三十个专业,平时大家回到各专业上课,每人都有一张专属课表。2021级阳明创新班学生方朱读的是英语专业,在本专业课程外,她还自选了法学专业的逻辑学课程和传播学专业的部分课程,前者培养了她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后者则从对外文化传播的角度带给她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的新思考。

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规划和科研需要,在全校范围内自主选择课程修读,学校为每个学生都定制了个性化培养方案,以满足他们参加第二校园、辅修专业、跨专业修读、完成科研探索等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先把选择面做宽,再把专业度做深。”副院长单佳平表示,正是在一门门课程的选择性学习中,学生们逐渐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比如大一时还对语言学比较感兴趣的叶彬裔,在大二时迷上了方言学,她不仅调转研究方向,开始专注于方言俚语、方言保护两个项目,还选择了文学院的相关课程。

在打通全校既有课程资源之余,阳明学院还为阳明创新班单独开设了一系列特色课程,并在全校范围内聘请高水平优秀教师授课。“这是为了提高他们的科研创新能力而推出的‘营养餐’。”单佳平介绍,“批判性思维”“领导力与沟通智慧”“科学研究方法导论与实践”“数学建模”“计算机统计分析”等一系列通识课为阳明创新班学生开展科研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即使是文科类专业的学生也可以接触到理科课程,能为他们提供理科视角和理科思维。

“通识类课程的内容每年都会动态更新。”2021级阳明创新班学生冯雪松告诉记者,早前他学习“大数据时代的信息素养”一课时,课上更多讲的是数据库的应用和高效检索,这几年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课程内容已经转向如何快速应用大模型。已经成功保研浙江大学,冯雪松将更多精力放在了科研项目上。因为要设计一个低噪声的运算放大器,他上周还选择了相关的研究生阶段课程。

“我们进行了本研贯通培养的探索,向高年级阳明创新班学生开放修读学校研究生课程的权限。”单佳平说,这有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们的科研兴趣和学术理想。

选定导师 深耕科研

每学期开学初是阳明创新班学生选择导师的时间,阳明学院党委书记俞金波常常收到各专业高水平学术专家向他“要人”的信息。“阳明创新班的学生整体素质好、科研劲头足、善于团队协作,还有交叉学科的知识背景,深受硕导、博导们的青睐。”他坦言,4个年级的阳明创新班学生加起来只有247人,但导师库里有500多位导师,而且学生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库外导师,“师生比出现倒挂,为了锁定好苗子,导师有时候比学生还积极”。

全程实行“一对一”导师制,阳明创新班的学生从大一起就有机会跟着导师进实验室做项目。“在课题组会上,宋老师说得最多的就是‘你做了什么’,他常鼓励我要自己动手尝试才能有收获、有进步。”翁月飞是2020级阳明创新班的学生,他的导师是宁大高等技术研究院的宋宝安。跟着宋宝安深入学习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知识和技术,翁月飞从一个对科研工作一无所知的“小白”,逐渐成长为懂科研、爱科研、善总结、敢分享的多面手,先后在数学建模竞赛、数学竞赛、光电设计竞赛等多项全国大赛中获奖。

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深度参与科研,宁大的导师们按照准研究生标准来培养阳明创新班的学生,遇到有前沿学术会议的机会,也会带着他们前去开拓学术视野。对此,冯雪松很感激阳明创新班的全面化导师制,相比其他同学,他们不仅进实验室的时间提前很多,参与的往往也是项目的核心环节。

得益于一届届学生勤勉好学、肯干能干,他们共同擦亮了阳明创新班学生深耕科研的标签,也让导师们愿意并放心将科研中较为重要的工作交给他们完成。在跟组科研的过程中,他们不仅熟悉了科研的完整流程,而且愈加明确自己的研究方向,继而开始挑战主持乃至独立完成科研项目。“在这个过程中,高年级学生会带着低年级学生共同参与科研,甚至即将毕业的学生还会把手头的科研项目交接给下一届学生,让科研项目在传承中激发出新动能。”俞金波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