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第二中学 胡欣红
“累,心累,真心累。”一提起班主任工作,很多教师都会不约而同地给出这样的回答。
最近,南都记者深入校园,开展“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状况”问卷调查。八成受访者认为,事务性工作给班主任带来了极大压力,位居所有选项首位。此外,还有超六成的班主任认为,班主任的工作内容边界模糊,被视为能处理一切事务的“万金油岗位”。
班主任工作辛苦,学生成绩下滑找班主任、情绪有问题找班主任,还有班会课、班级记录、各种检查评比等都离不开班主任,似乎成了“无限责任人”。尤其是寄宿制中学的班主任,从早锻炼忙到晚就寝,每天早出晚归。
中小学班主任通常由语文、数学等重要学科的一线骨干教师担任,但他们的正常备课常常被班级工作影响,很多时候甚至根本静不下心来。原本可以在工作时间内完成的教学任务,只能挪到放学后加班完成,备课到深夜成了不少班主任的工作常态。在南都校探的问卷调查中,有三成班主任认为,班主任工作对其备课、授课产生了较大负面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班主任还会饱受一些“额外事务”的困扰。宣传教育、社会服务、打卡投票、检查考评、痕迹管理……“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来源于各级职能部门的事务性工作,最后却落到班主任头上,已经成为班主任工作压力的头号来源。
越来越多的教师不愿意当班主任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不少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出于无奈,只好采用与职称评聘等挂钩的权宜之计,吸引教师当班主任。
班主任队伍是一支重要的教育力量,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班主任们一边吐槽,一边依然尽职尽责地投身工作,完成一个人民教师的光荣使命。但强扭的瓜毕竟不甜,班主任之苦是学业压力、僵化管理、模糊职责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折射了恶化的教育生态,破解之道唯有从源头入手,多管齐下,综合施策。
今年上半年以来,中央及地方教育部门开展为中小学教师减负的专项整治工作,规范进校园的各类社会事务。在治理逻辑上,本次专项整治工作与2019年出台的“双减”政策一脉相承,是各类减负政策的走深走实,旨在健全机制,让教师回归静心教书、潜心育人。
令人遗憾的是,不少地方的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没有将中小学教师视作一个高度专门化的职业。教师专业自主性缺失导致班主任工作失控,减负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有鉴于此,各级政府要建立清晰的问责追责机制,严格控制各类社会事务进校园,列出“白名单”和“黑名单”,让学校敢于说“不”,减去班主任在此类活动中的组织、协调、宣传等沉重负担。
班主任作为教师队伍中的特殊角色,常常要面临诸多复杂的状况,需要更有针对性的法规保护。法治时代,依法治校、依法施教早已成为共识,一些有关教育领域的立法也陆续出台。然而,法律法规中没有专门针对班主任的章节或条款。比如,教师法中虽然包含了与班主任相关的内容,但是通过一般性的教师权利和义务条款来体现。
为了让班主任不再有后顾之忧,真正按教育规律施教,几年前就有专家建议出台中小学班主任保护法,厘清班主任的责任边界,既避免班主任责任的无限扩大化,也防止对班主任的人身伤害,为班主任的职权运用提供法律保障。
除了依靠政策和法律,破解班主任危机还需“刀刃向内”。班主任之所以杂事缠身、焦头烂额,也与升学思维主导下的学校管理密切相关。人毕竟不是机器,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即便是为提高成绩,也不需要这种无孔不入的管理。千方百计地想把学生的每一分钟都“管”起来,千手观音都难以应付。“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有些时间就需要用来“发呆”和“浪费”的,做一些“无聊”之事,才能确保有效率地投入学习。
学校管理者要切实转变管理思维,通过细化职责分工、建立合理评价机制等,让班主任回归教育本位,做一位静静地关注学生心灵、呵护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比如,明确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学生德育、家校沟通等方面的具体职责,避免工作内容边界模糊,使班主任能够集中精力完成核心任务;合理安排班主任的工作时间,减少不必要的会议、报表填报等事务性工作,确保班主任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改革传统的以升学率、成绩排名为主要指标的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综合性的评价机制,关注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等方面的贡献。
教育是一份需要情怀的神圣事业。班主任是班级的灵魂,优秀班主任更是一个学校的品牌。如果优秀的教师愿意主动投身班主任工作,班主任能真正聚焦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优秀的班级和优秀的学生才会纷纷涌现,教师才会充满教书育人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一旦教师自身的价值得以体现,内心自然充盈,“苦”和“累”就失去了负面意义,变成任劳任怨和心甘情愿,又怎会没人愿意当班主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