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余杭区禹航实验学校 卢 倩
《红星照耀中国》项目化阅读教学分为若干个子项目。在上课之前,学生已经完成第一个子项目——布置红色经典展馆。课堂上要完成的是第二个子项目——精读重点篇目,包括三个学习目标:一是梳理作品信息,画出红军长征路线图;二是学习用一系列的阅读方法去读《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三是用革命精神启迪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这节课的核心任务是阅读第五章,同时结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长征专题,以及王树增纪实文学《长征》中的内容,和其他图表、诗词等拓展资源,最后小组合作完成一个展示作品。
环节一:万水千山·绘制长征路线
师:我们课前在导学单上已经绘制了长征路线图。现在我随机选一个同学,请他分享一下自己的长征线路图是怎么绘制出来的。
生1:在绘制长征路线图的时候,我借鉴了《历史与社会》图册和《红星照耀中国》书中的描述,包括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和飞夺泸定桥。
师:我们从起点瑞金开始,1934年的10月,接下来经过一个非常重要的战役。
生2:血战湘江,《长征》这本书讲到了,接着是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和1月到3月的四渡赤水。
师:爬雪山、过草地时,有一个重要的战役。
生3:腊子口战役,也是在《长征》中提及的。
教师请该学生用屏幕白板在线路图上画五角星,给重要战役发生地点做标记,并让其他学生对照评价量表和自己画的图,准确标注长征的起始时间地点,以及重要事件和战役的时间地点,看看有没有遗漏,并作出自我评价。
师:从整个漫长的长征过程中我们可以读到什么?
生4:斗争的艰苦和红军的英勇无畏。
环节二:远征史诗·赏读长征细节
师:毛泽东在《七律·长征》中写道:“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那么,红军到底涉过多少水,翻过多少山?我们在书中能读到吗?
生5:红军翻过18座山脉,其中5座终年积雪,渡过24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大大小小的城市……
师:那真的可以说是万水千山了。红军面对险恶的自然环境,体现出的是“只等闲”的气度,大家在读《红星照耀中国》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相关的细节?
学生分成三组讨论后,教师请小组代表上台分享。
第一组学生:我们分享的细节是过草地时的环境。复杂多变的地形使红军损失了许多的战士和牲口;极少的食物如“青的麦粒”和“生的蔬菜”,可以想象一下,事实上是根本不能果腹的。可是红军还是克服困难,获得了胜利。他们坚持不懈的精神令我十分敬佩。
小组全体组朗诵张爱萍将军的《过草地》:“绿原无垠漫风烟,蓬高没膝步泥潭。野菜水煮果腹暖,干草火烧驱夜寒。”
评价员:声音可以更洪亮一些,情感可以更投入一些,把对红军战士的赞美之情充分表达出来。
第二组学生:这个细节是关于长征时红军的战斗的。纪实作品体现出的真实性,反映在对具体历史事实的精确描述中。如一组统计摘要说:“几乎平均每天有一次小的战斗。”可见红军战斗次数之多、频率之高,体现出长征的艰难和红军的不屈不挠、英勇无畏。有了以上描述,作者在段末用“惊人”“最危险”等词评价长征的艰难不易和不可思议,令读者肃然起敬。
评价员:细节赏析非常准确到位。
教师板书并指出纪实作品的两大特点:一是细节的生动性,另一个是内容的真实性。
第三组学生:我们找到的细节是长征战士们的年龄。“在场的六十二个人中……三十四个不满二十岁,二十四个在二十至二十五岁之间,只用四个在三十岁以上”,从中可以看出战士们非常年轻。他们不怕困难,为了信仰而流血牺牲。
师:是啊,作者说“这是一次丰富多彩、可歌可泣的远征”。这些青年大都不满25岁,他们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理想、令人惊叹的革命乐观情绪,就像千山万水中的点点火把,无论在敌人面前、在大自然面前,还是在死亡面前,他们都绝不放弃希望。这样的长征精神,才是能够燎原的烈火,能够启迪我们现在千千万万的青少年。
环节三:还看今朝·传承长征精神
师:阅读纪实作品时,我们不仅希望从中获取知识,更希望能够得到启发。因此,我们还需要设计一个结束语,可以联系我们的生活经历,也可以结合作者的观点,以此为这节课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第一组学生: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甚至照耀全世界。小号手吹响的是冲锋的号声,是战争年代战士们对革命必胜的信心。如今的小号手吹响的是新征程的乐章,激励我们青少年发扬红军精神,不畏困苦,积极向上。
第二组学生:我们景仰红军战士,他们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为了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抛头颅、洒热血。今天,我们青少年担当着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我们只有在学生时代努力学习,今后才能在工作岗位上为国家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师:长征精神在当今还有意义吗?看来,同学们都已经找到答案。“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当我们沉浸在纪实作品之中时,我们不仅仅是在阅读历史的文字记录,更是在体验那些真实发生过的故事,感受它们所承载的历史厚重感与真实性。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文学魅力,将过去的人物与事件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眼前,使我们得以跨越时空,与历史进行对话。
更重要的是,阅读纪实作品的目的不仅仅是了解过去,更要从中汲取智慧与力量,以这些珍贵的历史经验来启迪我们的思想,指导我们的学习与生活。无论是面对挑战还是把握机遇,这些故事都能为我们提供宝贵的视角,帮助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做出更加明智的选择。通过这样的方式,历史不再是遥远的记忆,而是成为我们人生旅途中的一盏明灯,照亮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