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高等教育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24年10月25日 星期

接力托举职教高质量发展梦
——记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浙江金融职院国际商学院

□本报记者 陈嘉琦

十年如一日推行“千日成长工程”,绘就人才“工笔画”;把握“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开展跨境电商培训;主持开发教育部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4项、跨境电商相关标准36项……这些年,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国际商学院扎根职教领域,领跑全国高职经济贸易类专业建设,培养出包括全国金融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在内的近万名优秀人才。

不久前,浙江金融职院国际商学院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国际商学院院长张海燕作为集体代表受邀进京参加表彰活动。

“我也曾是一名青方教师。直到现在,我的蓝方教师还坚守在教学岗位上。”回忆起2003年刚入职的时光,这段青蓝结对经历依旧令张海燕印象深刻。在国际商学院,“青蓝工程”已坚持开展了20余年。

平均每学期要听18节以上蓝方教师的课,参与教材《现代投资学》的撰写,前往企业挂职锻炼……在蓝方教师的指导下,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项目科研,张海燕都更加得心应手,工作能力也得到显著提升。

随着张海燕逐渐成长为国际商学院的中坚力量,她也成为一名蓝方教师。她会耐心指导青方教师建好一门课程、编好一本教材、结对一名行业专家。

角色转换间,张海燕深刻意识到:成长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一群人的事。

“教师的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应同步提升、彼此反哺,形成良好的正向循环。”张海燕介绍,依托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捷克研究中心,国际商学院每年定期开办10余期“学术工坊”,邀请海内外的行业专家来校作讲座,引导教师找到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实现教师队伍教科研能力的整体提升。

此外,张海燕引领国际商学院开展“千师入企”“名师工程”等教师培训项目,要求每名教师前往企业挂职锻炼。在张海燕的带领下,国际商学院教师的成长之路有了坚实保障,院里涌现出一批数字贸易精英人才:教师团队中教授占比12.5%,章安平等9人获国家级荣誉;中青年教师占比87.5%,韦昌鑫等青年教师在国家级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张海燕入职10年后,华红娟也加入了国际商学院大家庭,一待就是10余载春秋,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分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

华红娟强调“科研立课”,她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融入课堂,把实用的科研方法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但同时,华红娟更希望学生能成为课堂的主角,常常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问题,鼓励他们积极分享观点、进行思维碰撞。

面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华红娟也乐意与他们分享行业最新的发展趋势。前些年,她得知班上一名学生有创业想法,便为他推荐了彼时刚起步的跨境电商行业,并给予诸多指导帮助。

2019年年末,国贸专业群携手阿里巴巴集团共建阿里巴巴数字贸易学院,每年举办一届阿里巴巴数贸班。

为了让数贸班的学生能提前具备良好的专业基础,华红娟积极采用结构化教学模式,邀请行业专家进课堂讲授前沿知识。数贸班的学生前往企业实习后,华红娟仍不忘定期询问学生的实习表现。

“迄今为止,学院已举办了4届阿里巴巴数贸班,278名毕业生全部被阿里巴巴国际站头部企业录用。”华红娟说。

9月10日,浙江金融职院绍兴校区竣工,国际商学院会展策划与管理、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成为该校区首批入驻者。对此,教师吴双很兴奋,“会展策划如能和绍兴本土的轻纺产业联动,定能更好地服务绍兴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在吴双看来,以职教力量惠民惠企是国际商学院的职责之一,该院教师在深耕教学的同时不忘以专业力量服务社会。在身边优秀榜样的激励下,吴双积极参与学院开展的师生培训,努力将跨境电商、短视频等知识技术传播至中西部地区。

去年,吴双前往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为当地学生讲授职业素养提升课程。“毕业后,你们想干什么?”当吴双在课堂上抛出这个问题时,学生们的答案却多是“外出打工”“回老家”等。察觉到他们的固化思维后,吴双有意将云南当地知名美食博主的案例引入课堂,希望能为他们带去职业发展的出路与希望。


上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