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金树 王贤恩 姜华帅
日前,浙江海洋大学通过了新一轮岗位设置与聘任实施方案、绩效工资实施方案,为答好“海大之问”,加快建成特色鲜明、国内一流高水平大学,交出了一份崭新的改革答卷。
本轮改革重创新、聚动能的发展导向更强,重均衡、促共享的善治成色更足,重破题、拓纵深的攻坚力度更大,为学校下一步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深学细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学校人事制度改革,为实现校域治理能力现代化注入强大动能
深刻把握教师队伍建设是推动校域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和关键。学校党委认真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方案稿四上四下,面向广大教职工宣讲9次,组织部门协调会7次,收集意见130余条,没有采纳的意见均一一回复。学校党委以更高的政治站位和政治自觉抓好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以全面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来推动学校的内涵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始终坚持“教师是第一资源、改革是第一动力”的理念。在统筹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中坚持破立并举、推陈出新、系统施策,深化校院两级管理,完善激励机制,为教师提供更好的职业发展平台,激发创新活力与潜力,推动学校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高度尊重教师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教师有所呼、改革有所应,牢牢抓住制度建设主线,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谋划,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做到改革为了教师、改革依靠教师、改革成果由教师共享。
二、准确把握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时代要求,全面推进岗位聘任制改革,为培树“三支队伍”增添强劲活力
实施“三合一”岗位聘任制度,赋能新质生产力。围绕省“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服务舟山现代海洋城市“985”涉海产业建设行动,通过优化学科建设,赋能新质生产力,把各单位性质、定位、学科建设水平等情况纳入岗位核定附加比例范围,积极推动岗位设置、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岗位聘任有效结合,充分发挥岗位设置在学科建设中的独特地位,推动创新成果与国家、区域发展需要相结合,引领、支撑、促进海洋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探索创新团队岗位聘任制度,激发科研人才活力。围绕制约学校发展的难点、痛点,找准突破口和着力点,深化团队建设改革,设立创新团队岗位,通过有组织的科研,发挥领军人才、顶尖人才在高水平创新团队中的引领作用,努力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注重原创性和突破性,不断释放服务“海洋强省”战略和学校新兴领域发展的活力。
构建双轨并行互通的岗位聘任体系,助力人才培养提质增效。聚力高素质人才“培养链”,常规岗位聘任人员根据学校有关文件,通过认定等方式可同时在相应“东海学者特聘岗位”聘任。通过设立“东海学者特聘岗位”着力构建“东海优博—东海优青—东海杰青”三梯队雁阵式本土人才培养体系,为培养、引育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复合型、立体式人才提供制度保障。
三、切实激发教师队伍干事创业激情活力,全面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为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提供强力支撑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追求公平正义理念的必然反映。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学校内部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充分保障所有群众都有获得感的前提下,调整岗位绩效津贴发放政策、二级管理单位分配政策,对首次实施奖励性绩效工资额度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对超工作量拨款予以科学调控,有助于平衡专任教师、行政管理人员、其他专技人员和工勤人员等不同群体的利益关系,确保方案可落地、见实效。
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科学运用薪酬分析方法的重要实践。根据薪酬激励的“木桶理论”,收入差距过大,会影响学校的整体绩效,与推进校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创建高水平海洋大学相悖。为此,学校广泛收集历年教职工工资发放数据,开展针对不同群体、不同业绩的数据对比分析测算20余次,用数据说话,在目标方向明确的基础上,将绩效工资改革与岗位聘任、绩效考核联动,最大程度地体现效率与科学,确保方案具备可执行性和可适应性。
落实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维护教职工队伍稳定和谐的重要基石。方案的制订不仅关系到教职工的个人利益,也关系到人才吸引力、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声誉等。保障青年教师必要生活开支、调整高层次人才激励、实施绩效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等政策,确保活力迸发与有序运行相统一,使教师能安心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创造了一个政通人和的优良环境。
(作者分别系浙江海洋大学副校长、工会常务副主席、人事处处长)